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我的第一本书》中,牛汉用温情的笔调来描绘父亲为自己抄写课本的动人情景。

    B. 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 《海燕》是高尔基《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是“海燕之歌”,“海燕”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暴风雨的预言者”。

    D. 鲁迅的《雪》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刻画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不同氛围。

     

  • 2、《红星照耀中国》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是谁?(   )

    A. 刘志丹   B. 徐特立   C. 徐海东   D. 贺龙

  •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以书信的形式专门写给中学生的。

    C.傅雷教育儿子要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到技艺精湛。

    D.傅雷认为:所谓冷静,不但表面的行动,尤其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这点,是很难。

  • 4、请选出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恹(yān)          (jìn)          延(màn)            坦荡如(dǐ)

    B.强(juè)          (dí)            (kàn)          不绝(yì)

    C.制 (è)          立(chù)          临(bīn)          (qián)滋暗长

    D.雕(lòu)          (qí)            圈(yùn)          长途涉(bá)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连”二字连接多个意象,描绘出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这首词以天帝与“我”之间的问答勾连起上下两片,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C.“嗟”字,表明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生动地写出了“我”彷徨忧虑和不知所措的神态。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化用《离骚》中的话,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厌弃,以及对美好境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谩,有“空、徒然”之意。请你谈谈对“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字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诗句。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5)《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向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人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项

    上段文字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这些书在傅雷去世十几年后,他的家人将其辑录为《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指令长景海鹏说 。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3周的隔离恢复。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隔离恢复期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景海鹏:陈冬太棒了,没出现一点失误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说,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

    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服。”景海鹏说。

    “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100分,我给他硬邦邦的100分。”景海鹏说,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难忘的经历,幸运的旅程

    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第一天太空飘移,第一次种菜、养蚕宝宝,在太空中看祖国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束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心里很踏实。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都非常照顾自己。“从一进飞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会递上毛巾,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到他嘴边。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

    太空跑步的诀窍:仰起头

    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38项之多。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

    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

    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是没办法跑起来。“可以理解,不能原谅。”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速度越大,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景海鹏说。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新闻报道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

    C.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

    D.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

    2这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写作

    在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小明的1000米跑成绩很不理想。小明爸爸抱怨说:“我是跑步王子,我的孩子跑步技术为什么这么差?从他懂事起,我就教他怎样快速起跑,怎样正确摆臂:怎样落地缓冲,等他长大了,我又教他怎样调整呼吸,怎样送髋,我一直耐心仔细地手把手教,我把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可他……”妈妈听了后说:“你一直只传授你的经验技术,他自己却没教训。没有教训就跟没有经验一样,不能成大器。”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