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古诗词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喜爱的原因,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B.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2、各个文学兴趣小组举办了读书交流活动。下列哪一项的交流内容不完全正确?( )
A.想象是作家创作作品时常用的手法。郭沫若发挥想象,在《天上的街市》中向我们描绘了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袁珂在《女娲造人》中以想象塑造了女娲的形象。
B.散文中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抒发了老舍对济南的冬景的赞美,《秋天的怀念》表达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愧疚,《雨的四季》寄予了刘湛秋对生活的热爱。
C.阅读小说要关注人物形象。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塑造了一个沉默寡言但坚持不懈,最终创造奇迹的牧羊人;清朝的蒲松龄在《狼》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自始至终都英勇果敢的屠户形象。
D.读文章要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春》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写作思路,明晰而有条理;《皇帝的新装》中依次安排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小孩揭新装”这几个主要情节。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澄清(chéng) 收敛( liǎn ) 粗犷(guǎng) 憔悴(cuì)
B.吝啬(sè) 倜傥(tǎng ) 莅临(lì )##dot## 贮蓄(chǔ)
C.瘫痪(huàn) 着落(zhuó) 高邈(miǎo) 匿笑 (nì)
D.静谧(mì) 菜畦( qí ) 应和(hè) 霎时(shà)
4、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①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②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③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④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方式。
A. ①句是个病句,应将“制造”改为“创造”。
B. ②句是一个比喻句,将“谚语和歇后语”比作“两朵奇葩”。
C. ③句的语序不正确,应改为“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
D. ④句中加点词“它们”、“ 语言”、“ 精华”、“ 人们”都是名词。
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访 嘹亮 娇媚 花团紧簇
B.匿笑 淋漓 淅沥 人声鼎沸
C.莅临 暴怒 决别 翻来覆去
D.分歧 云宵 静谧 油然而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启发读者要坚强的面对生活。
C. 《金色花》与《荷叶 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散文诗,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
D.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是明朝人。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镶嵌( xiāng) 肌肤(fū) 譬如(bǐ) 咄咄逼人(duō)
B.吝啬(lìng) 煎熬(áo) 沉寂(jì) 花团锦簇(jǐn)
C.粼粼(líng) 桑椹(shèn) 蟋蟀(shuài) 倾盆大雨(qīng)
D.锡箔( bó) 隐藏(cáng) 盔甲(kuī) 踉踉跄跄(qiàng)
8、阅读《穿井得一人》、《齐人有好猎者》选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地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敌,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②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民犬乎?于是退而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民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②致力:致:竭尽(精力)、集中(意志);集中力量从事(某项事业)。③疾:急切从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__)
(3)君宜致力于耕作(__________)
(4)人不对(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3】(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请你分别谈一谈。
9、古诗文默写。
①而那过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 。 (岑参《逢入京使》)
④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⑤正式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⑦《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的诗句是 , 。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文中的句子是_ __, 。
⑧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描绘美妙的峨眉山月景的诗句是 ______ _, 。
⑨《论诗》中道出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是: , 。
10、芳香的百合花
连忠诚
①春天,带着阳光和花朵,再次光临我的驻站区。不远处的迎春花,远看,如浩瀚夜空的星星,闪闪亮亮;近看,小太阳花的模样,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随着气温上升,地铁口多了老人的身影,他们或坐或站,晒着太阳,聊着天。
②对巡逻的我来说,这些老人便是一种日常的陪伴。有好几次,匆忙行走的乘客忘记拔掉电动车钥匙,这些老人看见后直接拔掉,一路小跑敲警务室门告诉我。
③地铁驻站区的菜场离出口很近,小区居民和很多乘客在这里买菜。这些大爷大妈随身携带轻便的小马扎,买完菜,坐在地铁口剥豆、择菜。他们总是找卖菜的人多要几个塑料袋,可以盛放垃圾。
④有一次,一大爷钥匙落在家里,为不打扰儿女上班,他就在地铁口和老人聊天。到中午只剩下他一人时,我才发现事情不妙。他告诉我实情,但坚持不告诉我他儿女的电话号码。我只好邀请他来警务室一起吃微波炉加热的饺子。吃了饺子后,在出口处,他帮我把所有电动车摆得整整齐齐。傍晚时分,他悄悄离开。第二天,警务室门口会放有老人留的回馈礼物,比如一盒牛奶,一个苹果,一个热腾腾的白吉馍等。
⑤警务室门口,成了老人们临时存放东西的地方,经常放置的小物品有钥匙、背包,小学生的红领巾、书包等。偶尔有乘客和我分享自己的水果,苹果、橘子、香蕉。老大妈们分成两队跳舞,大爷们坐着观看。一位大妈在地铁口的空地里种植了蔬菜,一块不大不小的菜园,葱茏的菜畦,青青的叶子,大老远看到一片绿意。
⑥记得去年冬天,大妈还送我一袋子芫荽,叶片色泽翠绿欲滴。今年春,她再也没有来过。望着那块无人侍弄的菜园,我沉默起来。记得每次下班回去,大妈大老远喊我,让我去菜园子摘菜。大妈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菜吃不完,想方设法送给我。对于他们,菜地成了一种情感寄托,一种对往日生活的念想。最让人难忘的是去年冬至,大妈们送我吃手工饺子,我带着她们参观了警务室的部分消防设施。
⑦他们成了在地铁口晒太阳、纳凉的朋友,这是地铁口一景。我时常在巡逻时,和他们聊上几句。
⑧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开车停在路边,拉开车门,扶着大妈,说,去吧,中午我来接你。大妈乐呵呵地头也不回。老朋友聚集一起,开心无比。他们聊很多事情,比如年轻人结婚观念、婆媳关系、小孙子学习,等等。
⑨一个周末过后,警务室门口竟然放了两把红色百合花,一摸,底部是瓶子,想着是乘客们暂时存放,也没有在意。一直到下班了,依然没有人取。
⑩这意外的鲜花,让人捉摸不清。我换下警服,嗅着花儿散发出的芳香,不禁好奇。正打算关门,发现门下面有个牛皮纸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封字迹工整的信:“您好,警官,还记得那次突如其来的暴雨吗?我在您的站区避雨。我那次来这里,是带孩子参观魏巍故居。我们来自外省,在这里没有亲人。当地面水势汹涌起来时,孩子吓哭了,是您让我们在警务室驻留。后来关闭站区,是您带着我们逃离这个几乎被水倒灌的站区。您毫不犹豫背起我的孩子,我们几个人跌跌撞撞跟着您,趟着水,来到紫荆山路上的创新街学校。接待我们的老师像长者一样关心我们,把我们安排到教室,送来水、方便面以及手机充电器等。我清楚记得,在二楼教室,看着学校操场一片汪洋时,我和儿子特别害怕。有一个被人喊徐老师的年纪大一点的老师,主动上前安慰我们,送来被子等。那一夜,终身难忘。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这次暴雨中,感受到人间处处真情在。所以,请接受我的鲜花。西安莲湖郊区人。”
⑪我快速翻阅监控视频,在来去匆匆的人群里,发现一女士戴着橘黃色口罩,披肩发,肩挎背包,怀抱着花儿,先是敲门,后在消防栓上写字,最后将花摆放在门口。这花儿占据我的整个视野,眼前一幕幕再现如昨,让人感到温暖。
⑫芳香的百合花在警务室里放两日了,但依然新鲜如初。这意外的花儿,在地铁驻站区,给我以及来去匆匆的乘客们平添了温情和微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4月30日第07版)有改动
【1】本文标题为“芳香的百合花”,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
【2】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春天,带着阳光和花朵,再次光临我的驻站区。
【3】认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与“我”有关的三件事。
【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一个忠于职守,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民警察。
B.文章第⑥段运用了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为突出本文中心服务。
C.文章第⑨段运用了设置悬念的表现手法,巧妙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动作描写,“背”“跟”“趟”从正面直接表现出暴雨之大以及“我”临危不惧、舍身为民的美好品质。
【5】请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本文主旨。
【链接材料】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节选自彭荆风《驿路梨花》
11、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急起来,大声喊道: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最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我”的心理活动?
【2】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象征__________________
【4】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5】读完这段文字,能勾起你的共鸣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12、同学们,进入初中,已经两月有余了,认识了一些新同学,也参加了学校的各种活动。你一定有很多适应初中生活、参与各种活动的欢乐与烦恼。请你以初中经历为写作内容,以“这件事,让我快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