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嘉峪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诗人、文学评论家;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B.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他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C.“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D.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

  • 2、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一项是(       

    A.《春》——朱自清——现代

    B.《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当代

    C.《世说新语》——刘义庆——唐代

    D.《观沧海》——曹操——东汉

  • 3、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何日归家洗客袍?心字香烧,银字笙调。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B.怒发冲冠,凭栏(一作“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D.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B.经过老师的再三讲解,他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C.我们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D.疫情期间,记者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 5、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B.哦,真是目中无人,安闲得很。

    C.那个男人惶惑起来,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

    D.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本学期的辛苦指导,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B.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C.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 7、下面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A.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C.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坐:犯……罪。②陈:陈述。③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④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⑤四海:整个国家。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始就学     一府之主   有容    取一葫芦置于地

    B.但涉猎     涂掌事     之无愧    窗理云鬓

    C.旦爷娘去   而别     与世长    白帝彩云间

    D.治经博士   秦王     事在人    人知

    【2】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下列对(乙)文中画曲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

    A.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B.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C.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D.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4】结合故事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用诗文原句填空。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6)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7)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8)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9)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10)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11)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3)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1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15)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16)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乙】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了,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甲文第③段中的“别有一番风情”具体指哪些内容?

    【2】说说甲文画线句标注的重音和停顿,在朗读时有什么表达效果。

    【A】小草v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v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v改变了姿容。

    【3】乙文开头为什么要插叙故园赏莲的有关往事?

    【4】甲乙两文都有关于夏雨的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者在表达主旨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综合实践课上,某班同学们召开“网络交友利与弊”专题讨论会。语文课代表将讨论内容整理成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2005后这一代中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都已成为了“老网民”。某班同学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数据,见扇形统计图。

    (材料二)

    纵观人类历史,从来没有一种通讯工具像互联网络这样为人们提供了广泛联系的可能性。互联网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交友方式。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脑,你就可以足不出户与远在地球上其他地区的网友们联系。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思想逐渐成熟,好多成长的烦恼只能和同龄人去倾诉,互联网交友能帮你找到志同道和的倾诉对象,交流共同的兴趣爱好,免去“当面说不好意思”的尴尬。因此,从交友的目的和网络的功能来看,网络交友利大于弊。

    (材料三)

    “网络交友提供了一切可能,也提供了一切问题的可能!”从现实来看,网络交友存在弊端。

    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没人知道坐在电脑前的是不是一个好人。想在谎言的世界寻找真实的情感无异是自欺欺人!网络使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别有用心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也使行骗更难让人识别,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是一个没有法律制约与道德规范的自由世界,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放纵自己,低级趣味泛滥成灾,容易引发严重的道德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交友”有利也有弊,我们要理性使用网络交友,要自觉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要抵制诱惑,保护自己。

    B.中学生好多成长的烦恼只能和同龄人去倾诉,只有在互联网中,才能找到志同道和的倾诉对象,免去“当面说不好意思”的尴尬。

    C.纵观人类历史,从来没有一种通讯工具像互联网络这样为人们提供了广泛联系的可能性,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广交天下友人。

    D.网络交友提供了一切可能,也提供了一切问题的可能。不加约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2阅读(材料一),说说某班同学们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用途。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完成下面表格。

    网络交友的利

    网络交友的弊

    用上一组关联词,表达你对网络交友的态度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请你记录进入初中以来的某一次见闻吧。

    要求:

    (1)使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

    (2)语言尽量生动、形象。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