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了!”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D.读完《地震自救手册》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2、根据本学期所学,下列短语分类一致的是( )
A.①仙露琼浆 ②轰轰烈烈 ③耀武扬威 ④非常漂亮
B.①完全相信 ②热烈欢迎 ③更加坚强 ④自言自语
C.①国旗升起 ②大家唱歌 ③鲜花怒放 ④蟋蟀弹琴
D.①火树银花 ②出现故障 ③表演节目 ④好看极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约定交稿的时间快到了,他连夜加班,终于将稿子写完了,如释重负。
B.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C.他索性躲进了小楼,兀兀穷年地搞起了学术研究。
D.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扭(biè) 哺育(bǔ) 迸溅(bèn) 倔强(jué)
B.妥帖(tiè) 挚痛(zhì) 诘问(jié) 执着(zhuó)
C.挑逗(tiǎo) 琢磨(zuó) 粗犷(guǎng)孤孀(shuāng)
D.折损(shé) 炽热(chì) 颤抖(chàn) 愧怍(zuò)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斑蝥(máo) 攲斜(qī) 菜畦(wā) 脸颊(jiá) 鲜血(xuè)
B. 笸箩(pǒ) 诀别(jué) 蝉蜕(tuì) 莅临(weì) 憔悴(cuì)
C. 窠巢(kē) 匿笑(nì) 脑髓(suí) 祷告(dǎo) 菡萏(dàn)
D. 高邈(miǎo) 秕谷(bǐ) 并蒂(dì) 姊妹(zǐ) 一霎时(shà)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不久,一会儿) 因风起(趁)
B.已去(离开) 则是无信(就)
C.差可拟(相比) 入门不顾(看)
D.未若(不如) 与人期行(约定)
7、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的王芳和李红青梅竹马,她们像亲姐妹一样整天形影不离。
B.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李娜终于夺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C.我市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D.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邓小平当年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8、阅读课内文言文节选,回答小题。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炀,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瞑,意取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请教。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 场主\积薪其中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乃悟\前狼假寐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顾 (2)止 (3)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两狼之并驱如教”。
【4】选文的故事情节:惧狼→(______) →(______)
【5】理解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文中是如何刻画屠户的机智?
9、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上相应的句子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3)又夹百千求救声,____________________ ,抢夺声,泼水声。《口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6)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蛮竹
李俊玲
①人的记忆很奇怪,有时当你搜肠刮肚地冥想时,历史无迹可寻,可有些事物,无论你身处何地,不管你心境如何,只要在某个瞬间不经意的一瞥,那潜伏在你内心里最熟知的记忆神经便被骤然牵起,让你回到拥有无限遐想的时光隧道中,回到那个虽被尘封可依然鲜活的记忆空间里。就在那天,走在街上的我无意间看到一辆用蛮竹做的推车,于是脑海便翻涌着关于它的所有片段,如一扇门在我眼前开启,门内是老家郁郁葱葱的蛮竹。
②蛮竹,一种生长在山里的竹子,高大而粗壮,挺拔的竹竿带着大地黑土的倔强直冲云天,恣意地向白云深处延展。“蛮”即“大”,在布朗族眼里乃“王”之意,在我看来,他有的是王者的大气而无霸气,有王者的博爱而没有狭隘,在广阔的天地里延展成一片让人叹为观止的风景。蛮竹苍苍,他是主妇,染绿了山寨,掩映着篱笆和野花,让家变成了温馨的小窝。蛮竹苍苍,他是壮汉,带领着源源不断的子孙,世代驻守着大山,倾其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上勤劳而善良的人们。
③蛮竹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暖暖的记忆,生长在心里最肥沃的地方。春天,细雨绵密,柔柔地洒向静默的大山,黑土里,岩缝中,蛮竹用积蓄了一冬的能量破土而出,开始了一生不懈的拔节。在天地间,细雨的轻柔与蛮竹的刚劲完美地交融为一幅烟雨图,唯其这般,山林才显得灵动而多彩。记得小时候,我和阿公到山里找菌子,看着满坡蓄势待发的青笋,阿公笑着对我说:“你看,我们的朋友开始出土了。”是啊,我们的朋友,它是布朗族一辈子也离不开的朋友。阿公那根挑起全家衣食的扁担,阿奶那个被手摩挲得发亮的簸箕,一代又一代的布朗人就在与蛮竹的相守中走完辛劳而平和的一生,这一生始终带着蛮竹清淡素怡的滋味,带着蛮竹生生不息的精神,这样的人生简单而实在,自然而淡定。
④经过季节的洗礼,蛮竹从嫩绿到油绿再到淡黄,一节节展示着自己的壮硕。于是人们砍来蛮竹,建房、做成家具农具,把蛮竹丝丝入扣地编织进了自己的生活里,日子也透着清淡的竹香。老家保存着一根扁担,宽厚而结实,被阿公长满老茧的手磨得光滑而透亮,那是一根浸透了汗水的扁担,从阿公砍下蛮竹的那天起,它便成为了一个战士,肩负起家的重任。在挑起日出与月落的过程中,父亲长大了,于是阿公便一担担地翻山越岭,把家里有限的食粮挑运给外出求学的父亲。蛮竹做的扁担渐渐弯了腰,色泽由淡黄变成灰褐,父亲在城里工作了成家了,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时,扁担也完成了一生的使命,静静地靠立在屋子的角落,年迈的阿公拄着拐杖,背上是岁月留下的一个弧线。每次看到阿公遗留下的那根蛮竹扁担,总会想起朱自清《背影》里的章节,一样的情感被不一样的符号所记刻着,那根扁担被年月镀上了一层光晕,那是父爱厚重的光晕,常常氤氲了我感动的泪眼。
⑤一切农具几乎都来源于蛮竹,箩筐、耙、扁担、簸箕、手推车……这些用具经过岁月的积淀,有些被人们的手磨得光滑,有些被汗水和黑土一层叠一层凝结成褐色,这是经过耕耘、种植、收成而留下的劳苦见证。哪怕山陡坡峭,蛮竹总会破土,人们总会播种,险恶的环境阻碍不了勤劳的脚步,一辈又一辈的布朗人用蛮竹做成的农具开垦着贫瘠的土地,不懈地与旱涝作着艰苦的斗争,用蘸着血泪这支特殊的“笔”在大山深处写下了不屈的诗篇。布朗人离不开它,离开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终结,在这些平凡的农具中,我看到了山里人伟大而坚毅的人格魅力,他如苍苍的蛮竹,在暴风骤雨中依旧能挺直脊梁,压不垮摧不倒,倾其一生来承受和付出,这共同的秉性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原来,上苍的安排是这么的意味深长,此刻,仰望蛮竹,我热血沸腾。
⑥春天的雨又开始飘飘洒洒地落下了,我知道,在远方,在大山皱褶处,我的心又开始发芽了。
【1】第①段写到“于是脑海便翻涌着关于它的所有片段”,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请对第④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那是一根浸透了汗水的扁担,从阿公砍下蛮竹的那天起,它便成为了一个战士,肩负起家的重任。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11、阅读下面题目,完成问题。
老王
杨绛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huáng kǒng,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⑧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⑨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⑩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⑪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⑫他只说:“我不吃。”
⑬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⑭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⑮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⑯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⑰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⑱“早埋了。”
⑲“呀,他什么时候……”
⑳“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㉑我没再多问。
㉒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看拼音写汉字:huáng kǒng_________
(2)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细读文章第④~⑯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回忆与老王交往的片段 | 老王的性格特点 | 我对老王的情感 |
① | 老实厚道 | ⑥ |
② | ④ | |
老王在“文革”中生计愈加艰难 | 吃苦耐劳 | |
③ | ⑤ |
(4)文章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
12、大作文
同学们,小泰莱莉用长大或变小来迎接生活的种种困境,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姑娘;孙悟空更是用他神奇的变化功能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师傅西天取经,由石猴成长为佛;西方有个大作家叫卡夫卡,他写了一本书叫《变形记》,把自己变成了一只虫子来观察和反思他身处的那个被机械文明所控制的世界……那么,如果你也可以变,你想变成什么呢?在变形后,崭新的你在你原先的那个世界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变形后的你获得了哪些成长呢?
请以《变形记》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