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B.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C.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剔透的角楼。
D.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
2、下列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喜庆气氛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B. 腊八节刚过,小丽家在腊月初八煮了腊八粥,分给亲戚朋友品尝。
C. 晓雅在班干部竞选中高票当选学习委员,她在就职演说上说:“我才疏学浅,今后还需要大家多多帮助。”
D. 在班会上,班长的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学们随后提出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的好建议。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副词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B.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C.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D.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良的人总能收获友爱,邪恶的人总受人鄙视,两种人都各得其所。
B.我们因为仰慕您的才学,不远万里来到您的寒舍,只为您能给我们指教一二。
C.这处庭院别致优雅,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根杂草,可以称得上一块不毛之地了。
D.多穗高梁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想象超凡,夸张神奇,赞扬了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C.《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D.《狼》选自《聊斋志异》,这部书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曾经写过一副对联赞叹:“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6、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我校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师生创文在路上”的志愿服务活动。
B.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 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的结果。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热忱(chén) 坍塌(tān) 殉职(xùn)
B.灼烧(zhuó) 庇护(pì) 抽噎(yè) 怂恿(cǒng)
C.怅然(chàng)蜷伏(juǎn) 嗔怪(chēn) 怪诞(dàn)
D.蹒跚(pán) 缥缈(mǎo) 溉汲(gài) 中伤(zhōng)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乙】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秧。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此如。⑤奚:为何,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传不习乎? ⑵人不堪其忧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舍昼夜/太丘舍去
B.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哉,子贡之言也
C.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D.与朋友交不信乎/对子骂父,则是无信
【3】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⑵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5】下列对两个选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生活清苦、困顿,颜回也能“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品质高尚。
B.孔子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追求富贵,“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一样让人快乐。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D.孔子道德高深,如同江海一样博大,而子贡认为自己容易满足,因此“不能识”孔子。
9、默写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3)《<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写一句完整的带有表示色彩词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散步(节选) 莫怀戚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2】【2】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3】【3】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11、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12、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遇见:遇见一个人,一本书,一处风景,一种思想……这些遇见能触动我们心弦,启发我们思考,引领我们走向成熟。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