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读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常教导我要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不耻下问。
B. 即使冬天严寒而孤独,我也始终相信,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希望。
C. 有的国家把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的安全之上,这种安全只是海市蜃楼。
D. 每个人都有缺点,比如有的人在大庭广众下会比较紧张,说话语无伦次。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醒悟(xǐng) 缠绕(rào) 书斋(zhaī) 锋芒毕露(lòu)
B.门框(kuàng) 诘问(jié) 震悚(sǒng) 苛捐杂税(kē)
C.烦琐(suǒ) 坚韧(rěn) 门槛(kǎn) 目不窥园(kuī)
D.辫子(biàn) 愧怍(zuò) 田垄(lǒng) 深恶痛绝(è)
3、下列字形及加点字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徇职 热忱(chén) 徘徊(huí) 絮叨(xù)
B.鄙薄 黄晕(yùn) 侍弄(shì) 拗口(ǎo)
C.诀别 应和(hè) 澄清(chéng) 坍塌(tān)
D.云宵 拼凑(zòu) 粗犷(guăng) 狭隘(ài)
4、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姐姐突然生气了,那原本和善的目光此刻变得咄咄逼人,她狠狠地瞪着我。
B. 大家在了解了他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C. 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着,就像一头拈轻怕重的老黄牛!
D. 既然大家都已达成自己的愿望,那真是各得其所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将安全工作计划呈报给各班,要求各班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B.我内心自责不已,嘴上嗔怪已经扭伤了胳膊的母亲不告诉我实情。
C.专家们将他们研习中华文化所积淀的心血和热忱,分享给了大众。
D.彝绣工坊外,老人们惬意地晒着太阳,看顾着在附近玩耍的孩子。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嘹亮 酬劳 遂声附和 美不胜收
B.确凿 澄清 各得其所 见异思迁
C.羞怯 拼凑 人声顶沸 畏罪潜逃
D.静谧 莅聆 花枝招展 杞人忧天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学术代表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译作有《堂吉诃德》等。其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小说代表作有《围城》。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是唐朝的。
8、(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忽啼求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以我酌油知之
C.夫君子之行
D.久之,目似瞑
【2】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未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示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
B.“不使学”是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亲的愚昧无知。
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
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浔阳
(2)即更刮目相待
(3)父异焉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
9、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给文章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不超过四个字)。
【2】从文中看人类是_________创造的。从你学习的有关科学知识可知,人类是__________创造的。
【3】天是谁弄破的?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4】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表现了女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狗熊抓鱼
钱欣葆
①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从森林穿过,清澈的溪水中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白色水花。
②黑熊和狗熊一起站在小溪的激流中,耐心地等待抓鱼的时机。鱼儿们见前面有情况,躲避得远远的。直到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黑熊才看见一条大鲤鱼从自己身边游过,便迅速低头将大鲤鱼一口咬住。黑熊用手拎着大鲤鱼,心满意足地上了岸。
③这时,狗熊也捉到一条鲤鱼。狗熊用手拎着鲤鱼看了看,不满意地对黑熊说:“我的运气不好,抓到的鲤鱼比你的小。”
④狗熊用手拎着活蹦乱跳的鲤鱼,眼睛还盯着溪水。突然,一条大鲤鱼从狗熊身边游过,狗熊急忙低头将大鲤鱼一口咬住。大鲤鱼的劲特别大,拼命挣扎。还不停地用有力的尾巴拍打狗熊的眼睛。狗熊手中的鲤鱼也不停乱跳,想挣脱逃跑。狗熊累得满头大汗。
⑤黑熊听见动静,回头见狗熊抓了两条鲤鱼应付不过来,大声说:“快把手中的鲤鱼丢掉,用两只手分别抓住大鲤鱼的头和尾巴,这样它就动不了啦!”
⑥狗熊听见了黑熊的话,心想,我等了半天好不容易抓住两条鲤鱼,怎么舍得丢掉一条呢?就在此时,狗熊手中拎着的鲤鱼一个翻身挣脱了狗熊的手,“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溪中。狗熊急忙低头去抓逃跑的鲤鱼,他嘴中咬着的大鲤鱼猛然一个鲤鱼打挺,也“扑通”跳入了小溪中。
⑦天色已晚,狗熊两手空空地上了岸。
(选自《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7期)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黑熊与狗熊抓到鱼后的态度和行为有何不同?
【3】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12、请以“最好的奖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突出中心,感情真挚。②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