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借《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由自尊好强到自暴自弃的巨大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骆驼祥子》中祥子拼命攒下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化为泡影。这是他的“第二落”。
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D.《海底两万里》的诺第留斯号在南极冰层下前进时,撞上了翻转的冰山,所有的出口被堵住了,后来他们用人工凿开冰层,费尽气力,才得以脱离险境。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硕果(shuò) 门槛(kǎn) 拖沓(tà) 锲而不舍(qì)
B.镶嵌(xiāng) 朦胧(méng) 琼浆(qióng) 妇孺皆知(rú)
C.猥琐(wéi) 吞噬(shì) 俯瞰(kàn) 忍俊不禁(jīng)
D.点缀(zuì) 晌午(xiǎng) 矜持(jīn) 酣然入梦(hān)
3、下列各句不是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4、下列各项短语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画家和作家 开朗活泼 能歌善舞
B.物候现象 两位选手 非常壮观
C.造福人类 精彩极了 倾听水声
D.精力旺盛 水声潺潺 骄阳似火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 金秋十月,玄武湖桂花盛放,芳香四溢醉游人。
C. 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B.“卿今当涂掌事”和“卿今者才略”两句中的“今”的意思相同,都是“现在”的意思。
C.本文中鲁肃的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7、下列对有关词语的使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副词“只”强调了“他”说的话很少。)
B.“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叹词“嗯”表示呼唤。)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连词“虽然”一般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
D.从昨天傍晚开始,盐城地区能见度逐渐降低。(介词“从”表示某段时间的起点。)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①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②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③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④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⑤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⑥,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⑦,助画方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赤壁之战》)
注释:①元表:此处有误,当为“文表”,东吴谋士秦松。②子敬:指鲁肃。③赞:辅佐。④程公:指东吴将领程普。⑤邂逅:一旦。⑥左右督:正副都督,地方最高军事长官。⑦赞军校尉:官名,相当于今天军队中的参谋长。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B.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C.夫/以疲病之卒御狐 D.孤/当续发人众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孤(______) (2)逆(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4】请结合选文分析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阅读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他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却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向我走来。
②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
③父亲对草帽一直都非常珍惜。
④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⑤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父亲说,先祖们为探索香甜的麦子,胼手胝足,甚或血迹斑驳。一顶草帽,一根根麦秆儿,编织着先祖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珍惜草帽,就是对远古祖先筚路蓝缕的敬慕,也是对现代农人们的尊敬。
⑥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檐烤出了龙钟之态……
⑦龙钟老态只是草帽的形体,不老的却是草帽的魂魄。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
⑧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如同草帽把一朵朵含香的麦花,氤氲了父亲滴滴汗水和一瓣心香,回馈时光村落对父亲的濡染和滋养。父亲编织出的草帽以特有的亲切、亲昵,在季节的轮齿中穿越一载载光阴,在乡人们的心灵中馨香着。
⑨有一年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突然下过一场雨后,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湿土。乡人们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⑩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⑪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有资格佩戴这无上荣耀的徽饰。
⑫父亲去世后,我跨越时空的田垄阡陌,在父亲草帽的悠悠香味中寻觅。慈善美丽的灵魂是不是该在另一个世界羽化而登仙呢?时光洗去纷扬的尘埃,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祭奠中,我仿佛正摔打一粒宿在父亲草帽上的汗珠,这粒汗珠在往生石上开出了一朵朵芳香的麦浪花,宁静芬芳着人们心中的庙宇及圣殿。
⑬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选文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父亲和草帽写了哪几件事。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赏析句子。
(1)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说“草帽是一种荣誉”。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梅雨季,很少有睛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睛,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
“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睛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了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
“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完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籐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晴,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笫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附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儿或偏点儿,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就是包这书的纸都不是新的,都是从街上买东西回来留下来的。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折起来,随手把小细绳卷了一个圈。若小细绳上有一个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准备着随时用随时方便。
(作者:萧红。有删节)
【1】本文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琐事?分别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请逐条概括。
【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给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批注。
(1)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2)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3】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请从下面叶圣陶先生关于写作的观点中任选两个,并结合本文内容,替萧红回应这位友人。
①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洁”。
③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12、请以“为自己喝彩”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写你最真实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