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我国选手苏炳添虽然没有拔得头筹,却创造了9.99秒的成绩,成为第一个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B.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C.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我们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2、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沦为“城市垃圾”。
B. 《海底两万里》的积极方面包括对科学的可能性的痴迷追求,对自由的始终不渝的向往和对受压迫者的无限同情。
C.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买的。
D.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3、下列各项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南边”“比前几天”“沿河边”中加点词都是介词。
B.“热烈欢迎”“生日礼物”“他的身影”三个短语类型不同。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加点的三个词均为副词。
D.“干得很好”是补充短语,“我们高兴”是主谓短语,“看电影”是动宾短语。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肯切 订书机 珊珊来迟 不期而至
B.矜持 孤零零 海市蜃楼 语无纶次
C.朦胧 水龙头 悲天悯人 颠沛流离
D.猥琐 笑眯眯 祸不单行 千钓重负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伴侣(lǚ) 阖眼(hé) 据理意断(yì)
B.商酌(zhuó) 契约(qì) 海市蜃楼(shèn)
C.枯槐(kū) 矜持(jīnɡ) 颠沛流离(pèi)
D.嬴弱(léi) 俯瞰(kàn) 悲天悯人(mǐn)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提起影视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B.昨天不期而至的降雨,让今天有了小幅度的降温。
C.为了赚钱而牺牲身体健康,真是本末倒置。
D.为什么有些人稍有权威后就开始耀武扬威了?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纪昌学射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①。二年后,虽锥末②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③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④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⑤、朔蓬之簳⑥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⑦曰:“汝得之矣!”
(注释)①牵挺: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②锥末:锥尖。③牦(máo):牛尾毛。④浸:渐渐,逐渐。⑤燕角之弧: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成的弓。⑥朔蓬之簳(ɡǎn):用楚国蓬梗做成的箭。⑦膺(yīnɡ):胸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虽:______
(2)视微如著 著:______
(3)贯虱之心 贯:______
(4)以告飞卫 告: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三 年 之 后 如 车 轮 焉 以 睹 余 物 皆 丘 山 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2)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4】纪昌学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9、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3)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4)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意思相近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淡竹》,按要求回答问题。
淡 竹
苏沧桑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甚至动物。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⑤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的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⑥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⑦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颀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⑧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⑨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 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⑩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第②段突出了所写植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有什么作用?
【2】文中竹“直”“空”“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第⑧段写了李白等诗人及其诗句,能否把这段内容删掉?为什么?
【4】本文语言形象优美、含蓄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5】本文写“竹”,为什么用“他”来称代?
11、阅读下面关于“该不该让家长陪读”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广东)刘同学:“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1)
(河南)李同学: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2)
(浙江)张同学: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 (3)
【1】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2】回答问题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写出你的理解。(至少两点)
12、命题作文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 用心思考,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的作文。2.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或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