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保定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选聘        波澜        马革裹尸        锋芒必露

    B.喧闹        屏嶂        鞠躬尽粹        心不在焉

    C.秩序        慷概        至死不懈        妇孺皆知

    D.奠基        谣言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 2、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 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印边境戍边英雄们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为新中国历史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B.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靠着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C.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顺利抵达预定轨道。

    D.钟南山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勇挑重担,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 4、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兀兀穷年,呕心沥血,令人敬佩不已。

    B.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部门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D.有的人即使看到电线杆上标着“高压危险”的提示,依然奋不顾身地放起风筝。

  • 5、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   )

    A. 我们去市场买了白菜、西红柿、芹菜和很多蔬菜。(修改:将“和”改成“等”)

    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修改:去掉“富强”或将“强国”改为“国家”)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修改:去掉“砍伐”或“毁坏”)

    D. 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修改:去掉“人民”)

  •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尊君在不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7、不是句中词语近义词的是(   )

    A.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取笑:笑话

    B.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D. 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拜蒙母   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B. 微颔之   闻女叹息

    C. 自以为大有所   精求精

    D. 尝射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谁怜一片影,__________

    (2)__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

    (3)杜甫《孤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了陪衬的笔法,用野鸦的热闹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郑谷的《鹧鸪》一诗以人的感受来烘托鹧鸪声的凄恻、哀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池莉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他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就在这时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生活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拿出车内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  →重拾希望  →十分感激

    【2】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意?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霹雳”“震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个词表现出了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没有想到一向让他讨厌、憎恶,连书名都讲不清的阿长,会给他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作者感到震惊、惊喜、感激。

    B.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惊讶、惶恐的神态,觉得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C.这两个词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

    D.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阿长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让作者非常感动,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2在事过30年之后,作者还记得长妈妈为“我”买书的时间、穿着打扮以及书的包装,这些细节说明了什么?

    3阿长买的《山海经》装帧并不精美,印刷质量也很粗拙,但作者为什么说它是自己“最为心爱的宝书”?

    4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描写长妈妈在买到《山海经》时的心理活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本文多处运用环境描写,突出“最后一课”的不同寻常,使文章曲折有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请你来写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注意运用环境描写。

    【课文片段在线】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写法分析】这是对上课之前环境的描写,作者围绕一个“静”字,与往日喧闹的气氛截然不同,突出今天的不寻常,暗示又“出了事”,渲染出最后一课“庄严肃穆”的气氛。运用环境描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目的明确,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二是要具体生动,能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三是要抓住特征,写出符合事情发生时刻的景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