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选聘 波澜 马革裹尸 锋芒必露
B.喧闹 屏嶂 鞠躬尽粹 心不在焉
C.秩序 慷概 至死不懈 妇孺皆知
D.奠基 谣言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2、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 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印边境戍边英雄们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为新中国历史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B.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靠着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C.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顺利抵达预定轨道。
D.钟南山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勇挑重担,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4、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兀兀穷年,呕心沥血,令人敬佩不已。
B.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部门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D.有的人即使看到电线杆上标着“高压危险”的提示,依然奋不顾身地放起风筝。
5、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 )
A. 我们去市场买了白菜、西红柿、芹菜和很多蔬菜。(修改:将“和”改成“等”)
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修改:去掉“富强”或将“强国”改为“国家”)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修改:去掉“砍伐”或“毁坏”)
D. 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修改:去掉“人民”)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尊君在不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不是句中词语近义词的是( )
A.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取笑:笑话
B.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D. 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肃遂拜蒙母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B. 但微颔之 唯闻女叹息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D.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谁怜一片影,__________?
(2)__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
(3)杜甫《孤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了陪衬的笔法,用野鸦的热闹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郑谷的《鹧鸪》一诗以人的感受来烘托鹧鸪声的凄恻、哀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池莉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他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就在这时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生活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拿出车内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 → ① →重拾希望 → ② →十分感激
【2】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意?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霹雳”“震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个词表现出了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没有想到一向让他讨厌、憎恶,连书名都讲不清的阿长,会给他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作者感到震惊、惊喜、感激。
B.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惊讶、惶恐的神态,觉得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C.这两个词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
D.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阿长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让作者非常感动,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2】在事过30年之后,作者还记得长妈妈为“我”买书的时间、穿着打扮以及书的包装,这些细节说明了什么?
【3】阿长买的《山海经》装帧并不精美,印刷质量也很粗拙,但作者为什么说它是自己“最为心爱的宝书”?
【4】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描写长妈妈在买到《山海经》时的心理活动。
12、本文多处运用环境描写,突出“最后一课”的不同寻常,使文章曲折有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请你来写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注意运用环境描写。
【课文片段在线】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写法分析】这是对上课之前环境的描写,作者围绕一个“静”字,与往日喧闹的气氛截然不同,突出今天的不寻常,暗示又“出了事”,渲染出最后一课“庄严肃穆”的气氛。运用环境描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目的明确,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二是要具体生动,能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三是要抓住特征,写出符合事情发生时刻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