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黑龙江黑河初二下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

    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③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当地震塌陷、旱涝雹雪等天灾接踵而至时,团结的民族在灾难的锤炼中会变得更加坚强。

    B.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老家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C.今年高考数学题难度很大。面对那道压轴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D.乡下虽然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但是有淳朴快乐的人们。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江而下,出了三峡,江面顿时宽阔起来,眼前豁然开朗

    B.大自然是严格遵守法则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从不紊乱。

    C.我们还是应该谦虚点,如果目空一切,必然导致他人反感。

    D.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品读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完成下列各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指诗人永州愚溪住宅西面的菜圃。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1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第二联呈现的画面。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卖炭翁》一诗中抒发主人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下面是《傅雷家书》里傅雷的两段话,读后回答后面问题。

    文段一: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文段二: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这两段文字分别表达了傅雷的什么用意: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乌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⑧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⑨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1选文①②段说明的对象是( )

    A.物候规律 B.气候变化 C.物候现象 D.四季景色变化

    2本文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总分总

    3物候现象的来临取决的因素是( )

    A.纬度和经度。 B.高下和古今的差异。

    C.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判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②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物候。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心中的明灯。

    文题二: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