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别十年,今又萍水相逢,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B. 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凭着演员出色的演技,当之无愧地获得春晚节目一等奖。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鲜为人知的人物了,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选聘(pìn)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C. 字帖(tiě) 胡骑(jì) 徘徊(huái) 烟雾缭绕(rào)
D. 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qián)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一早晨,他一直在踉踉跄跄地朝着光辉的海洋上的那条船走去。
B.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
C.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至明清时发展到顶峰,诞生了不少经典著作。
D.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话,可以进行争论甚至辩论,但要尊重对方。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
B.彭荆风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小说《驿路梨花》的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C.《带上她的眼睛》真实地展现了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时,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的事迹。
D.从《资治通鉴》中节选的《孙权劝学》,全文119字,简略而精当地叙述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使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带(yíng) 殷红(yīn) 商酌(zhuó) 忍俊不禁(jīn)
B.校对(jiào) 晌午(shǎng) 契约(qì) 深恶痛绝(è)
C.震悚(sǒng) 哀悼(dào) 譬如(pì) 祸不单行(xíng)
D.哺育(pǔ) 诘问(jié) 侮辱(wǔ) 血气方刚(xuè)
6、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都知道,雷锋一生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好事。
B.不论经历了什么挫折,都要锲而不舍地奋斗,磨炼自己的意志,才能给未来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C.梦想不是空想,不是海市蜃楼,实现梦想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D.虽然只是微微一笑,却满含着浓浓的情谊,虽然我们说话不多,却彼此心有灵犀。
7、关于一些传统的称谓,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
A.称对方亲属时,常加“令”,如“令尊”。
B.称自己的长辈时,常加“家”,如“家兄”。
C.称对方的平辈时,常加“愚”,如“愚兄”。
D.表示对臣子的爱称时,常用“卿”,比如“荀卿”。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①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原谷谏父》)
【注释】①谏:规劝。②舆(yú):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
(3)谷父母厌憎,欲捐之____
(4)父不从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陋之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是负义也。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每句限断一处。
(1)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2)谷 年 十 有 五
【5】规劝别人,需要运用智慧。孙权和原谷的直接规劝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甲】文中孙权采用现身说法,以“(1)______”打动了吕蒙,自此发奋读书;【乙】文中原谷采用迂回战术,以“(2)______”让其父感到惭愧,从而“载祖归养”。
9、填空。
①《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由自然引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②王勃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上善若水。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④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君
(1)我没有看见过我家的财神爷①,但是我总是把外祖父与财神爷联想在一起。因为外祖父有三绺雪白雪白的长胡须,连眉毛都是雪白的。手里老捏着旱烟筒,脚上无论夏天与冬天,总是拖一双草拖鞋,冬天多套一双白布袜。小帮工阿喜说财神爷就是这个样儿,他听一个小偷亲口讲给他听的。
(2)那个小偷有一夜来我家偷东西,在谷仓里挑了一担谷子,刚挑到后门口,却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公公站在门边,拿手一指,他那担谷子就重得再也挑不动了。他吓得把扁担丢下,拔腿想跑,老公公却开口了:“站住不要跑。告诉你,我是这家的财神爷,你想偷东西是偷不走的。你没有钱,我给你两块洋钱,你以后不要再做贼了。”他就摸出两块亮晃晃的银元给他,叫他快走,小偷从此不敢到我家偷东西了。所以地方上人人都知道我家的财神爷最灵、最管事。外祖父却摸着胡子笑眯眯地说:“哪一家都有个财神爷,就看这一家做事待人怎么样。”
(3)外祖父是读书人,进过学,却什么都没考取过。后来就在祠堂里教私塾,在地方上给人义务治病。
(4)冬天,他最喜欢叫我端两张竹椅,并排儿坐在后门矮墙边晒太阳。夏天就坐在那儿乘凉,听他讲那讲不完的故事。妈妈怕他累,叫我换张靠背藤椅给他,他都不要。那时他七十多岁,腰杆挺得直直的,没有一点佝偻的老态。
(5)坐在后门口的一件有趣的工作,就是编小竹笼。外祖父用小刀把竹蔑削成细细的,教我编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笼子。笼子里面放圆卵石,编好了扔着玩。有一次,我捉了一只金龟子塞在里面,外祖父一定要我把它放走,他说虫子也不可随便虐待的。他指着墙角边正在排着队伍搬运食物地蚂蚁说:“你看蚂蚁多好,一个家族同心协力的把食物运回洞里,藏起来冬天吃,从来没看见一只蚂蚁只顾自己在外吃饱了才回家的。”他常常故意丢一点糕饼在墙角,坐在那守着蚂蚁搬运,嘴角一直挂着微笑。妈妈说外祖父会长寿,就是因为他看世上什么都是好玩儿的。
(6)要饭的看见他坐在后门口,就伸手向他讨钱。他就掏出枚铜钱给他。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他再掏一枚给他。一直到铜子掏完为止,摇摇手说:“今天没有了,明天我换了铜子你们再来。”妈妈说善门难开,叫他不要这么施舍,招来好多要饭的难对付。他像有点不高兴了,烟筒敲得咯咯地响,他说:“哪个愿意讨饭?总是没法子才走这条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个女乞丐向外祖父讨了一枚铜钱,不到两个钟头,她又背了个孩子再来讨。我告诉外祖父说:“她已经来过了。”他像听也没听见,又给她一枚。我问他:“您为什么不看看清楚,她明明是欺骗。”他说:“孩子,天底下的事就这样,他来骗你,你只要不被他骗就是了。一枚铜钱,在她眼里比斗笠还大,多给她一枚,她多高兴?这么多讨饭的,有的人确是好吃懒做,但有的真的是因为贫穷。我有多的,就给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钱的功效就很大了。”他喷里口烟,问我:“你懂不懂?”
(7)“懂是懂,不过我不大赞成拿钱给骗子。”我说。
(8)“骗人的人也可以感化的。我讲个故事给你听,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就是位最慷慨、最不计较金钱的人,他自己没钱的时候,人家借给他钱,他不买吃的、穿的,却统统买了书。他说钱一定要用在正正当当的地方。所以他宣传革命的时候,许多人向他借钱,他都给。那时他的朋友劝他说:许多人都是来骗你钱的,你不可太相信他们。他说没有关系,这么多人里面,总有几个是真诚的。后来那些向他拿过钱,原只是想骗骗他的人,都受了他的感动,纷纷起来响应他了。这一件事就可证明,人人都可做好人;而诚心诚意待人,一定可以感动对方的。”他讲起国父来就眉飞色舞,因为他最钦佩国父。
(9)他忽然轻声轻气的问我:“你知不知道那一次财神爷吓走了小偷是怎么回事?”
(10)“不知道。”
(11)“你别告诉别人,那个白胡子财神爷就是我呀!”
(12)“外公,您真好玩,那个小偷一定不知道。”
(13)“他知道,他不好意思说。故意那么告诉人的。我给他两块银元,劝说他一顿,他以后就去学做手艺,没有再做小偷了。”
(14)这一段有趣的故事,使我一直不会忘记。“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中外古今不变的真理,外祖父就是一位专门赐予快乐给人们的仁慈老人。
(15)记得最后那年腊月二十八,乡下演庙戏,天下着大雪,冻得足手都僵硬了。外祖父点起灯笼,穿上钉鞋,对我和小帮工阿喜说:“走,我们看戏去。”
(16)“我不去,外公,太冷了。”
(17)“外公都不怕冷,你怕冷?走。”
(18)他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灯笼,阿喜背着长板凳。外祖父的钉鞋踩在雪地里,发出沙沙的清脆声音。戏开锣了,正殿里冷冷清清不到三十个人。台上演的戏是我看厌了的“投军别窑”②,一男一女哑着嗓子不知在唱什么。武生旧兮兮的长靠③后背,旗子只剩下两根,没精打采地垂下来。可是唱完一出,外祖父就拼命拍手叫好,并给台上递去一块银元。
(19)回家的路上我埋怨道:“什么破戏,看它干什么?”
(20)“你不懂,戏班子怪可怜的,台下没有人看,叫他们怎么演下去,所以我们得捧场。”
(21)“你还给他一块大洋呢。”
(22)“让他们打壶酒,买斤肉暖暖肠胃,天太冷了。”
(23)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
(24)如今外祖父早已仙逝多年。每当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
(有删改)
注:①财神爷:迷信指可以给人带来财运的神。②投军别窑:指薛仁贵和王宝钏的故事。③靠:戏曲中穿着铠甲的武将背后插的三角形绣旗,通常有四面。简称“靠”。
【1】文章第一段写道“我总是把外祖父与财神爷联想在一起。”为了表现外公像财神爷,作者怎样描写他的外特征和具体行动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作者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讲述了对她产生重要影响的外祖父的故事。本文除了写外祖父的童趣,还写了他乐善好施的一些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外祖父是个读节人,对人对事总有独到的见解,生活中处处流露出一种智慧。文中有多处充满哲理的语言,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①你看蚂蚁多好,一个家族同心协力的把食物运回洞里,藏起来冬天吃,从来没看见一只蚂蚁只顾自己在外吃饱了才回家的。
②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钱的功效就很大了。
【4】文章写到看戏回家途中“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请你分析此处描写。
【5】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到“每当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请你说说这段话的含义,以及它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桠枝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中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炸香椿、___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5】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世纪60年代,雷锋是人们心中的偶像,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是他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70年代,陈景润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科学研究,成为那个时代的偶像;80年代,中国女排以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取得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成为一代人的偶像;90年代,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一代人的偶像……21世纪的今天,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偶像。
每个时代人们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些偶像代表各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你觉得21世纪的偶像应具备怎样的时代精神?
请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使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