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长春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chù 伏(quǎn 合度(qiān

    B. 跚( pán   视(líng 人迹至(hǎn

    C.斜( 啬(lìn 临(   轻怕重(niān

    D.dǎng   恿(sǒng wǎng 人听闻(hài

  • 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可视作引子,主要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B.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待人厚”的一面。

    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

    D.文章最后,作者以抒情的方式,提出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

  •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本来很严肃的课堂,王老师讲了一个笑话,我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美国今年夏天又是严重的新冠疫情,又发生了因种族事件的大规模暴乱,真是祸不单行

    C.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天天加班从不喊累。

    D.在主人的盛情款待下,我们都感到喝的是仙露琼浆,吃的是山珍海味。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门(kuāng)          (gèn)古            恶(zēng)        (pì)

    B.(yǔ)弯               (yīn)红            (suì)          (jīn)持

    C.咀(jué)             (lán)语            (zuò)          (zhuó)

    D.气冲(dòu)牛       (dàng)          (xiào)补        (sǒng)

  • 5、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 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蝗灾降临非洲,为了避免不出现最坏的局面,联合国呼吁各方提供人道援助。

    B.电影《中国机长》刻画了机组在遇见危险时的专业表现,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

    C.经过激烈角逐,记者邹韵凭实力在《主持人大赛》中夺得新闻类总冠军桂冠。

    D.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签署了65个5G商业合同,其中半数来自欧洲国家及地区。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云鹏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 欢乐的暑假生活即将过去,开学的日子即将不期而至

    C. 奶奶的旧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照片背后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 “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习和发扬伟大的“雷锋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何陋之有

    2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 B.无案牍之形 (使……劳累)

    C.可爱者甚(多) D.不枝 (生藤蔓)

    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名句。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

    3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 11、阅读《台阶》选段,完成小题。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 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3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4“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要求:①请以“倾听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