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 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
B. 提出863计划
C.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
D. 参与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3、我国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为我国:
①人口众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投资需求不断增长,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③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
④积极参与国际重大问题的解决,树立了大国风范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4、由下面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国当时
部门 | 工业 | 农林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卫生 | 其它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7.8% |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A.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5、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袁隆平、屠呦呦等 100 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并受到表彰。其中,袁隆平被誉为( )
A.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B.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C.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D.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强调的是香港、澳门回归的
A.背景
B.性质
C.结果
D.意义
7、《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关于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材料叙述的史实与历史上的三大改造有关
B.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私营企业的“集体消亡”是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实现的
D.1956的“国进民退”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公主义公有制
8、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9、下图是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情景。下列对其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C.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D.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0、阅读1952年和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简表,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 1952年 | 1957年 | 增幅(%) |
钢(万吨) | 135 | 535 | 296 |
煤炭(万吨) | 6600 | 13100 | 98 |
A.土地革命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发的战略
11、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A.黄浦江上要建桥
B.粉碎林彪集团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12、建国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巩固了国家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
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③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斗争
④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往不搞同盟、不搞对抗,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界,积极编织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这说明当今中国( )
A.专注于实现睦邻友好的外交
B.积极塑造不结盟的大国形象
C.致力于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原则
15、中国( )成就简表
时间 | 成就 |
1955年 |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
1971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1972年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
1991年 |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上表标题处有空白,下列各项中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是
A.科技 B.国防 C.外交 D.文化
16、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建立起了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1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三大改造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18、我国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北盘江大桥,连接云南、贵州;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边接青海、西藏,改善了少数民族的交通状况,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材料体现我国( )
A.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
C.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D.加快少数民族民主改革
19、已经发菜为国际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A. 深圳特区
B. 珠海特区
C. 海南省
D. 浦东开发区
20、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与推论的对应关系搭配准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开国大典 | 是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标志 |
B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C | 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 是中国军队赴朝参战的根本原因 |
D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事件 |
A.A
B.B
C.C
D.D
21、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23、到 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 阶段。改造中的创举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5、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________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期间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这次运动到________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________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图三漫画是________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________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全面_______改革、全面___________、全面_____________。
27、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8、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29、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30、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2、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3、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会议提出了我国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这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国家领导人阐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如下图
(2)据材料二,图一的新闻报道应发布于哪一年?图二反映的是2003年10月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该航天员是谁?图三和图四中的人物各有何重要贡献?
(3)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科技水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