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雄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表格反映的是某段时期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在党和人民的不断实践努力下,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有: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 3、香港、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深圳和珠海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它们最大的区别是

    A. 政治制度不同

    B. 经济制度不同

    C. 自治制度不同

    D. 主权归属不同

  • 4、2012年5月,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40多名儿童在内的100多名平民遭到了屠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制裁叙利亚,而中国则反对干涉叙利亚内政。这一事件体现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大国强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利益第一的原则

    D.“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 5、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

    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综合国力逐步提高

    C.中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6、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崇敬的心情”。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马赛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 7、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此期间迈出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

    A.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 8、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9、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0、“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 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材料表述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 11、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A.“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

    B.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 1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创造和具备的伟大精神包括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④铁人精神  ⑤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 13、东北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民谣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14、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后,党和国家又着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至于城市改革怎么改?党中央回答:“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力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由此可知,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所有制结构改革

    C.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 15、据《环球时报》报道: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已连续六年成功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2019年)是第六次交接。致使这些烈士在60多年前魂断异国、埋骨他乡的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 16、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 17、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

    A.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完成土地改革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8、图片是历史的有效载体,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也反映出历史的脉动。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是,统一台湾(两幅图中文字为:“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A. 进程的变化

    B. 方式的变化

    C. 决心的变化

    D. 条件的变化

  • 19、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着力推行三大改造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20、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下列属于该时期“声音”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中日建交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2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_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的成员。

    (2)影响: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 23、“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 24、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____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了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

  • 25、列举题

    (1)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其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第一次巨变是________,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巨变中__________,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并取得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第三次巨变中邓小平实行了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6)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 26、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

  • 27、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 28、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1月,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 29、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 30、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七十年来,我国各领域进步巨大,发展迅猛,成就骄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透过数据看中国发展。从下表数据你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52年

    679

    57(农民纯收入)

    1978年

    3624

    171

    2018年

    900309

    28228

     

     

    (2)借助图片认识骄人成就。请说明下面组图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

    (3)通过外交大事感受大国骄傲。哪位历史人物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 32、请回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 33、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外交的新纪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1971年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指什么?与哪次会议有关?

    (3)1972年,哪一法律文件的正式签署和发表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我国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开展外交活动?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一系列成功的群众运动和重大决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法令: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中国历史》八下13页

    材料二据句容县志记载,解放后,句容出现的第一个参军高潮是在1950-1953年,三年中共计有4195名爱国青年应征入伍。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请回答:

    1)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法令的名称是什么?全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习历史知识指出句容出现第一个参军高潮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其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实行了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4)请你结合所学习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一系列成功的群众运动和重大决策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