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八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五大
2、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政治协商制度
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
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将此说法变成现实的是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自动化技术 C.航天技术 D.激光技术
5、“反腐剧《国家行动》来了,比《人民的名义》还震撼。”这两部剧是最近电视迷们的热点追剧。反腐剧受热捧,从侧面反映我国反腐倡廉正重拳出击。当前打击贪腐案件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土地改革法》
D.《义务教育法》
6、在重庆铜梁县某纪念馆内,小亮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诗歌,“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请问这首诗歌歌颂的是
A.邱少云 B.雷锋 C.罗盛教 D.黄继光
7、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体现了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8、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强调: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互利 D.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
9、1954 年秋,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大会,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B.中共十三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四大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
A.大革命时期
B.新中国建立前夕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11、下列选项能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创新精神的是
①一五计划 ②赎买政策 ③经济特区的设立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1929年,井冈山天寒地冻,红军官兵身穿单衣,食不果腹。他们依然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歌词主要反映了
A.根据地正确的斗争策略
B.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土地革命斗争效果显著
D.自然条件限制根据地发展
1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新中国起到临时宪法作用,它制定于( )
A.1949年9月
B.1953年1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14、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十七大
B. 中共十八大
C. 中共十九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有人评价,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北京边上再起深圳,白洋淀里画了一个圈”。1979年邓小平曾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表现在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C.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D.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16、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一届政协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
B.香港、澳门回归
C.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其核心人物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8、“红手印对于小岗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4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人,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史实的是
A. 小岗人获得了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 小岗人的做法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 小岗人的做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小岗人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19、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主权,后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
②前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下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出现的英雄人物不包括
A. 邱少云
B. 杨靖宇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2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2、1947年,《________》的颁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1954年颁布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3、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5、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事件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是:
27、1956年, ______ (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92年, ______ (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9、_____年,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运动。教训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____________”
31、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32、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七十年来,我国各领域进步巨大,发展迅猛,成就骄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透过数据看中国发展。从下表数据你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52年 | 679 | 57(农民纯收入) |
1978年 | 3624 | 171 |
2018年 | 900309 | 28228 |
(2)借助图片认识骄人成就。请说明下面组图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
(3)通过外交大事感受大国骄傲。哪位历史人物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3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一些弯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材料三“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
﹣﹣摘自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China Watch》
材料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哪一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请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曾遇到了怎样的挫折?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