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3年10月,我国航天员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这位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聂海胜 D.景海鹏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不包括
A.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B. 实现中国梦必须保障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C.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D.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由下面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国当时
部门 | 工业 | 农林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卫生 | 其它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7.8% |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
A.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对于台湾问题,正确的认识是( )
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
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
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础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两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
A. ②①
B. ②③
C. ③①④
D. ②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后形成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 国家土地所有制
B. 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C.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集体土地所有制
8、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西藏和平解放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0、8月1日这个日子,曾于1933年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后来又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A.广州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11、“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文字出自( )
A.中共十六大报告
B.中共十七大报告
C.中共十八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报告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下表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导致这一数据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比例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比例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地主、富农 | 14.5 | 54.8 | 7.9 | 8.6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 “包产到户“的实施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化
16、近几年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遗物多次由中国空军专机运送回祖国,英烈们终于得以“荣归故里”。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是
A. 最可爱的人
B. 最亲爱的人
C. 钢铁卫士
D. 和平卫士
17、下列事件与其历史影响的搭配,不相符的是
A.香港——英国强行割占和租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西方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力量
D.屠呦呦——青蒿素,治疗疟疾
18、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时,你能联想到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9、《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的首映式上,迟浩田上将说:“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正义的胜利,邪恶的失败。打出了国威,新中国的基础奠定了。没有这场战争,也不会有60年的和平。”新中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A.打败日本法西斯
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反抗苏联的霸权主义
20、新中国的不同时期流行语的变化能够反映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①处应该填的历史时期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改革开放时期 D.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
21、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22、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3、中共_____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5、“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6、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政策。改革先从______开始。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都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四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的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统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五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杨照德《“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
(1)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2)了解新中国成立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3)了解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4)了解文化大革命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5)了解一五计划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6)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____________
A.一手史料 B.二手史料
2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9、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3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列举两位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32、学习了《中国历史》第四册,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有那些?你敬佩的理由是什么?
3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三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1984年10月,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内容,并写出我国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计划名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的原因(至少写两点);并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4)工业化是经济形态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请指出工业经济之前主要的经济形态。
(5)当今的中国正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新型工业化路子,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新型工业化路子”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