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现代企业制
C.人民公社 D.合作社
2、下图为“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
②有利于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
③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的国家主席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康生 D.张春桥
4、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大跃进”
C. “一国两制”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共识
B.社会主义本质已被社会充分认识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已经确立
D.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6、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国企改革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7、虞云耀说:“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同志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A.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B.开创了社会主义理论
C.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从根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8、2018年3月29日上午,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运送回国在沈阳安葬。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60多年后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上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9、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原则是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集体化 D.自愿互利
10、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文中省略的史实是( )
A.第一辆汽车制造成功
B.“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C.原子弹导弹氢弹试验成功
D.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1、毛泽东在“一五”计划制定前曾发表讲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分析上述讲话,你能判断出“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吗?
A.农牧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1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B.制定经济建设总方针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国旗、国徽和国歌
1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15、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6、下图是1954年人们游行的一幕,当时他们在庆祝什么?
A.我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一五计划取得了预期成绩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政权
D.我国有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7、下列描述符合1950-1952年的是( )
A. 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B. 全国农村地区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西藏地区进行大面积土地改革
D. 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
18、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专题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报道中不应该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从下面所示的历史图片上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 这一现象出现于新中国土地改革时期
B. 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
C. 反映了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
D. 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0、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纺织大王”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地主阶级进行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1、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2、①1950年开始的___________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③1953年7月取得了____________的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④1953年开始执行______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⑤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⑥1956年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3、邓小平提出的“____”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____”,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24、“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___。
(2)发现青蒿素的药学家是______________。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___。
25、_______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8、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0、“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______________和人造地球卫星。
3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2、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2)在哪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3、问答题
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成功实践如何?这一实践的成功有何意义?
3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到1952年底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二1953年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被砍,家禽被宰杀。”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大规模展开了什么运动?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3)材料四中的歌谣是指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
(4)材料一.二.三.四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
(5)结合材料三,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