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 实现直接“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名为《永恒》的诗,是献给谁的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雷锋 D. 彭德怀
3、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科学家、也是首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莫言
4、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30年历程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有( )
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创建经济特区③开发上海浦东新区④加入世贸组织⑤大庆油田建成,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A. ①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下列示意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况。与示意图目的相同的措施是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目前,我国建立的自治区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2017年4月1日,中国官媒向外界发布了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称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上述材料( )
A.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B.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扩大
D.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9、下图为某老师的课堂板书,图中横线处应填写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四个全面”的内容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治理生态环境
11、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状况出现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2、邓小平指出:“1979-1983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9%,1984年的增长率为14.2%,这超过了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所需的7.2%年均增长率。”这可以用来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D.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13、2020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4、1964年10月23日,在南非,一个在当地开饭店的中国人按照惯例(在当地乘坐公交车,有一种歧视有色人种的规定:白人坐在前排,有色人种坐在后排)往车厢的后面走。可是,这个中国人却被那位白人司机喊住了,司机让他坐在前排并说道:“你们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你坐前排吧。”由以上材料可见,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A.表明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B.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15、在“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对“文化大革命”的评论恰当的是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C.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D.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18、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强调: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互利 D.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
19、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这次会面被称为“习马会”。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应该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是基于双方继续坚持
A. “一个中国”的共识 B. “区域合作”的模式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睦邻友好”的方针
20、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21、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_______________(会议)上制定的。
2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3、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24、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5、《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8、1992年,_____(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导弹部队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_____________力量。
30、1976年10月,___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31、2016年5月23日是西藏解放65周年。65年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藏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列举"一五”计划中的哪些成就促进了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
32、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侵略朝鲜,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的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信息点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3)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的?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进行了模仿、探索、创新,但也有重大失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多么不容易!某校八(2)班同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体验历史)
(1)模仿和探索
时间 |
建设模式与特征 |
典型事例 |
20世纪50年代 |
参照苏联模式 | 完成三大改造 |
工业化建设:完成①计划 | ||
1956年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②的召开 |
(2)严重失误
时间 | 建设模式与特征 | 典型事例 |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 重大失误 | ③ |
④ |
(3)勇于创新
时间 | 建设模式与特征 | 典型事例 |
20世纪50年代 |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创举 | 实行⑤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从实际出发 | 走⑥社会主义道路 |
20世纪80、90年代 | 提出⑦构想 | 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
(论从史出)
(4)我们应从失误中吸取哪些教训?
(学以致用)
(5)你受到什么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