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曾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国家从此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全国人民将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加速奔向四个现代化!”小明在作文中所表达的喜悦来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③要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实现 ④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5、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是( )
A .《法典》 B.《汉莫拉比法典》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
6、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
A.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 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明定国是诏书
8、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 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 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 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9、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一五计划”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0、1887年黄遵宪写成日本史书稿《日本国志》,虽经李鸿章、张之洞全力推介但仍未获刊印。八年后,开始迅速风行天下,几经重印。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戊戍变法的促进
C.甲午战争的刺激
D.社会性质的变化
11、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人。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物被选为人民代表。这说明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具有
A.广泛性 B.区域性 C.局限性 D.阶级性
12、“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于右任《望大陆》”诗中的“国殇”指
A.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
B.《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C.日本对台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D.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
13、1861年,法国文豪雨果在给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以下对材料中“这次远征”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远征” 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B.“远征” 使中国政府完全受控于洋人
C.“远征” 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D.“远征”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4、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逐渐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其中,最小的城邦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由此看来,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君主专制 B.相互攻伐 C.“小国寡民” D.商品经济发达
15、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是
A.
B.
C.
D.
16、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他们是( )
A. 海军、陆军、空军、导弹部队、战略支援部队
B. 海军、陆军、空军、武警部队、战略支援部队
C. 海军、陆军、空军、野战军部队、战略支援部队
D. 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17、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8、下图中文章的发表主要是针对
A.“两个凡是”的方针
B.姓“资”姓“社”争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D.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19、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
20、李老师组织八年级(2)班开展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的探究性学习,钟华搜集了下面的资料,其中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电影《上甘岭》
③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22、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23、1956年, ______ (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92年, ______ (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5、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6、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27、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________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
28、___,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9、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____年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1、请回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材料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此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上述材料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这一构想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什么事件?
(3)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对台湾人民写几句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