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某史书第一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第一章? (一)进京赶考……3 (二)开国大……5 (三)历史意义……7 |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2、老师布置了一道历史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小明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D.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电视剧《大宅门》中白家老号“百草厅”在解放后成为了人民的“百草厅”,你知道国家是用什么方式对“百草厅”进行改造的吗?
A.合作化 B.公私合营 C.没收 D.托管
4、下图是小玲整理的学习要点,该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科技强军的国防成就
B.人民海军的建设成果
C.导弹部队的巨大进步
D.人民空军的跨越发展
5、“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民族文化的竞争
C.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D.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6、每年的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巴黎人民在 1789 年的这一天
A.召开三级会议 B.攻占巴土底狱 C.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D.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7、“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以上材料节选自《人民日报》的社论,这份社论应发表于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之后
B.中共八大之后
C.一五计划公布之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8、1953年6月,朝鲜政府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彭德怀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根据材料判断杨根思所属的部分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工农革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9、如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D.邓小平访美
10、“……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 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_____ 是对僵硬 思潮的重重一击。”材料中的空格最有可能填上的内容是
A.“两个凡是”方针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恢复高考制度 D.平反冤假错案
1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有助于解决此困扰的是
A. 中共十五大报告
B. 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 中共十三大报告
D. 中共十二大上的相关决策
12、它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进行核反击和常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它”诞生于
A.1949年
B.1950年
C.1956年
D.1966年
13、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
A. 周恩来
B. 陈毅
C. 朱德
D. 刘少奇
14、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信峰会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5、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事件是( )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16、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使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7、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实行走合作化道路
C.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一五计划完成
C.第一部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推翻了清王朝并导致中华民国的建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0、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 公私合营
B. 赎买政策
C. 一国两制
D. 改革开放
2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政策。改革先从______开始。
22、“________”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3、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24、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过程,请分别列举了以下内容。
(1)“一次大危机”:________
(2)“两个策源地”:________
(3)“三个坏同盟”:________(指哪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
25、通信:
(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居___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
26、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7、观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在图上填出相关的英文字母代号:
A.亚非会议地点
B.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会议地点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体制。
29、根据以下三幅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图片 | 宗教 | 创始人 | 创始地点 |
图片一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图片二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图片三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30、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3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起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容应对,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试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措施及人物。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2)在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
(3)1950年为进行土地改革而颁布的文件。
(4)1954年9月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32、1978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此后,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大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是什么?这次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3)邓小平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请问是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
(5)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说明了什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3、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4、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这些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