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初二下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jí)       (shǔ)       (jì)       章(zhuàn)

    B.山(yú)       (sǎn)     ##dot## 不(wǎng)       (guàn)

    C.弥(lè)       (yí)       (xū)     ##dot## 首(jiǎo)

    D.衣(zhě)       (rán)       (mǐn)       篷(ruò)

  •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历史和现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步伐。

    D.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马说》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

    B.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

    C.《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类比;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如《蒹葭》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即席讲话要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以取得较佳的讲话效果。有经验的讲话者常常能就地取材,以当时的人、事、景、物、情作为切入点,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讲话妥当、得体,还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行文至此,作者终于大彻大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真正进入了忘却自我、超越功利的自由自在的境界。

    B.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C.我们绝对不能因受人撺掇,就去做些违法的事。

    D.这起贪污案分布范围之广、团伙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 高者挂______ 唇焦口______

    湿______ 沉塘______天下______

    2本诗作者_______,被世人尊称为“_________”,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3全诗先叙事,后_______,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_______ 的博大胸怀。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通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7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 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9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10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1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抒发殷切期盼的句子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凄凄,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印居右(魏学洢《核舟记》)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傅雷在家书中事无巨细地教导儿子,除了在音乐方面,还在日常生活、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等方面多加提醒。请举一例说明。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证

    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去。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格一样吗?”

    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列车员当然知道。她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列车长闻讯而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就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子蔫了。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

    “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有假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就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知何时,眼里蓄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委屈、感激,还是仇恨。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2小说开头说列车员“很漂亮”,这样的描写有没有其他用意?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下列三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列车长:_______________

    中年人:_______________

    老年人: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时,中年人“眼里蓄满了泪水”,说明他心中的确有委屈,你能说出他有哪些委屈吗?

    5如果你当时也在列车上,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帮这个中年人解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