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聂鲁达是挪威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C.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的记叙了莎莉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D.《变色龙》《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内外1500多名嘉宾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29个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圆桌峰会。
B. 柔山秀水间,初夏的雁栖湖畔绿意盎然、鲜花盛开。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特色为灵感设计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
C. 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活动。
D. 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活动旨在以活动加赛事的形式,普及并宣传自行车绿色出行。
4、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的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可能重整旗鼓,这些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是对和平潮流的公然挑衅。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伏尔泰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饥,赵将伐之
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①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先使除患无至者,今予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 ‘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其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计之也。’”
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乃止。燕昭王闻之,乃封之以地。
(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①除患:预防灾祸,消除灾祸。
【1】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 者 吴 伐 齐 为 其 饥 也 伐 齐 未 必 胜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_______)
(2)易于救患(_______)
(3)愿王之熟计之也(_______)
(4)楚使将军之燕(_______)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赵将伐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今予以百金送公也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C.为其饥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D.而弱越乘其弊以霸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
(2)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
【5】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总结赵恢和邹忌语言艺术的共同点。
(链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__________) 阎罗(__________) 血雨腥风(__________) 自由花(__________)
【2】注释。(1)意如何:(____________)(2)泉台:(____________)(3)旧部:(____________)(4)阎罗:(_________)
【3】第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4】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5】“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7、2020年春节前夕,湖北爆发新冠疫情,疫情不同程度地蔓延到全国各地。春节过后,全国各省市响应国家号召,派出医务人员驰援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湖北,许多医生护士积极请战,志愿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九年级学生小明的妈妈即将出发去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重症患者的治疗工作,将小明托付给爷爷奶奶。请你以小明的身份,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为了让妈妈安心工作,在妈妈出发前,小明对妈妈说:“ 。”(50 字左右即可。)
(2)得知离家两个多月的妈妈胜利完成任务即将回家,小明给妈妈准备了一副对联, 表达对妈妈的敬意和对妈妈归来的欣慰。
上联:冬雪纷飞赴荆楚山河终无恙,下联: 。
8、默写
漫步在大运河畔,浮想联翩。当年,刘禹锡在古运河南端的扬州初逢白居易,面对多年被贬的境遇,却吟出了 “ ① , ② ”两句尽显高远境界的诗句。人生如水,有时波澜不惊,有时浊浪排空,该如何面对呢?范仲淹的主张是“ ③ , ④ 。”
请将答案默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并任选其一,简要说说你联想到所选文句的原因。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练习。
“先生,爱小姐来了。”费尔法克斯太太平静地说。他点点头,仍旧瞧着那狗,那小孩。“让爱小姐坐下吧。”他说。勉强生硬地点头,不耐烦却不失礼的腔调似乎在进一步表示“爱小姐来没来与我何干?这会儿我可不想跟她打招呼”。
我坐下来,不再窘迫。
他仍旧像尊雕像,既不开口也不动弹。费尔法克斯太太大概觉得该有人表示一下友好,就开始讲话。照常和和气气,照例老一套——对他忙了一天表示慰问,说他脚扭了一定疼得厉害,心里烦躁,又夸他忍受这一切的耐力与毅力。
“太太,我想喝点儿茶。”这是她得到的唯一的回答。她忙起身打铃,托盘送来之后,又动手摆好杯子、茶匙等等,殷勤又利索。我和阿黛勒走到桌前,但主人却并不离他的睡榻。“请你把他的茶送过去好吗”费尔法克斯太太对我道,“阿黛勒没准儿会弄洒的。”
我照办,他从我手中接过茶杯。阿黛勒觉得这是为我提出要求的好时机,叫道:
“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谁说起礼物来着?”他硬邦邦地说,“你期盼礼物么,爱小姐?喜欢礼物么?”他细细打量我的脸,目光阴沉、恼怒、刺人。“说不上来,先生,对礼物我没什么经验。人们一般认为礼物令人愉快。”
“一般认为?那你怎么想?”
“请给我点儿时间,先生,才能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一件礼物有许多方面,对不对?人得全盘考虑之后才能对礼物的性质提出看法。”
“爱小姐,你不如阿黛勒坦率,她一见我就大叫大嚷地要礼物,而你却拐弯抹角。”
“因为配不配得到礼物,我不如阿黛勒有自信。她可以做为老熟人提出要求,也可以照老习惯这么做,她说你早就习惯送礼物给她。但非要我就此事发表看法,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我是陌生人,又没做过什么值得感谢的事。”
“哦,别用过分谦虚来帮忙!我考过阿黛勒,发现你在她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她不机灵,也没天分,但时间不长,却进步不小。” “先生,您已给了我一份‘礼物’,我感谢不尽。自己的学生受到夸奖,正是做老师最向往的东西。”“哼!”他哼一声,默默喝茶。
【注释】费尔法克斯:也有的译本为“费尔费克斯”。
【1】费尔法克斯太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试图改变沉闷气氛的?
【2】文中的“他”指谁?对于简·爱与他两人的对话,作者的设计妙在何处?写出你的发现。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风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脸色通红地、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吗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而且不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像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像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入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呢?”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津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大笑起来.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看都没看一眼香肠。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
他开始痉挛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
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子说。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老人说。
“您拿去吧!”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月台上一个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孪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哎,彼契呀,彼契呀!真糊涂啊!”
小狗没听他说活,它在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风吹下了眼泪。
(选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有删改)
【1】文章的结尾写到老人落泪,你觉得老人落泪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概括回答。
【2】第一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具体分析。
(1)“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2)“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4】文中的“老人”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沉默的父亲
林丹
①曾经,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②小时候,我们兄弟仨寄住在乡下祖父母家。每到镇上的小学放寒暑假,我们便盼着在邻县教书的父亲会突然出现在小木屋,给我们捎来一小包五颜六色的糖果或几本散着好闻油墨味的连环画,让我们一阵欢呼雀跃。
③可父亲在给我们带来糖果与连环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如影随形的毛笔与算术题。一旦我们写字潦草或者做题错误,父亲便紧蹙着眉头,在额上拧成一个刀刻般的“川”字,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每当这时,我的心里就像吊了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以至于后来,我们常掰着手指头计算父亲返校的日子,一心想着父亲的假期能快点结束。
④读书了,严重偏科的我,成绩在班上一直处在中游。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地踏入小学五年级,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那一年的期末考试中,史无前例地挤进了年级前十名。我全身筛糠一样地颤栗,满脸通红地从班主任手里领回了我人生的第一张奖状与第一份奖品。一放学,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一路狂奔到家,气喘吁吁地将那张紧捏在手里、卷成喇叭状的奖状抚平了,工工整整地摆放在父亲的书桌上,再压上那摞作为奖品的簇新的作业本。我期冀父亲能看到,能破天荒地给我一个难得的赞许。
⑤父亲终于回来了,走到书桌前,瞥了一眼桌上的东西,随手翻了翻,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过身去,留给我一个无比冷峻的背影。我亢奋的情绪瞬间降到了冰点,沮丧地耷拉着脑袋,无趣地捡起了桌上的奖状、奖品……
⑥大哥早早就参加了工作,高中一毕业便招干进了当地的工商所。临报到那一天,母亲守在大哥的身边,对着还是个大孩子的他千叮咛万嘱咐,恨不能将自己的毕生经验与处世哲学倾囊而授。
⑦父亲坐在书房的藤椅上,雷打不动地备着他的教案。母亲没好气地朝着他的背影数落:“儿子要上班了,你这个当父亲的,也不给他交待交待……”父亲连头都没抬,瓮声瓮气地回应:“我在他这个年龄,早到山上去挑煤了!”气得母亲眼圈一红,懒得再搭理他,陪着大哥走出了家门。
⑧听着他们下楼的脚步声消失在楼梯口了,父亲这才站起身,缓缓地走到阳台上,背着手伫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楼下大哥愈走愈远的背影,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目送着大哥走向社会。
⑨屋里的空气沉闷而压抑,就像罩着一层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我望着站在阳台上、情感波澜不惊的父亲,感觉我们之间似隔了一座无形的小山。我不禁在想,父亲啊父亲,你是一个多么冷淡且无趣的人啊!
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改变了对父亲的认知,矫正了对父亲的偏见。父亲的形象在我的心里,渐渐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⑪我们的对门住着一位中年教师,与父亲同在语文教研组,他的妻子也是农村户口,家里还有两个幼小的女儿。一到月底,他们家的口粮总不够吃,愁得他如父亲一样沉默寡言,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⑫一天,他背着双手,在我们家门口兜了几圈。母亲开门见他,笑着问他:“刘老师,你有事吗?”他的脸腾一下红了,嘴里嗫嚅着说:“林老师……在家吗……”得知父亲还在上课,他轻轻地“哦”了一声,不再言语,低着头、背着手走了。
⑬父亲回到家,母亲给他讲了刚才的事情。父亲一听,连忙询问母亲家里还剩多少钱,让母亲只留下这几天的生活费,再拿上这个月省下来的粮票,抽空给刘老师的妻子送过去。他对母亲说:“刘老师的老岳母来了,给他们照看孩子。一个人要负担五张嘴,他是不好意思讲啊……”
⑭一次,那位老师因为自己的个性和一些错误,被停发了工资,他很苦恼,前来找父亲述说心中的愤懑。父亲默默地听着他的倾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在学校的党小组会上,父亲忍不住拍案而起,动情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个人有缺点与错误,大家可以批评与教育,但天塌下来也得叫人吃饭啊!”
⑮多年后,那位教师谈起父亲,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你父亲是个好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⑯父亲做了一辈子教师,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世俗的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的沉默,是雪山下滚烫的岩浆,是大河下汹涌的激流……
(《齐鲁晚报》2019年3月5日,有改动)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父亲终于回来了,走到书桌前,瞥了一眼桌上的东西,随手翻了翻,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过身去,留给我一个无比冷峻的背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⑫段中加点词语。
他的脸腾一下红了,嘴里嗫嚅着说:“林老师……在家吗……”
【3】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4】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世俗的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作文。
初中三年的生活:有泪水,但更有欢笑;有彷徨,但更有拼搏;有失败,但更有成功;有追忆,但更有憧憬;……蓦然回首,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真是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故事要分享。
请以“蓦然回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班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