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 305 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为其首篇。
B. 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常见的谦词还有“在下”、“小女”、“家母”、“鄙人”等。
C.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 即为夏季的开始。
D.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加大青年人的读数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雄安新区建设之所以被看作“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D.新任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要有新的打算,要把保证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3、请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演员们表演得舞蹈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4年。
A.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
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趋势(qū) 襁褓(qiáng) 蛮横(hèng) 怒不可遏(è)
B.寒噤(jìn) 出轧(zhá) 瞭望(liào) 拾级而上(shè)
C.旷野(guǎng) 矗立(chù) 拙劣(zhuō) 挑拨离间(jiàn)
D.苍劲(jìng) 草甸(diàn) 漩涡(xuán) 强词夺理(qiáng)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此外更何求③?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当时在朋友的资助下,作者在成都的草堂刚刚建成。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沉郁顿挫的七言律诗,全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面细微,富有生活情趣,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充溢整首诗歌。
B.首联“幽”字是诗眼,可谓一字经纬,统摄全篇,全诗紧扣“幽”字,突出了环境之清幽,物态之幽然,人事之幽趣。
C.颔联融情于景,描绘了燕子自在飞,鸥鸟相亲近的优美闲适的画面,有一种自然优游、乐群适性的意趣,这景象着力表现了诗人漂泊的感伤。
D.颈联一句一场景,刻画了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E.诗人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尾联“微躯”“更何求”看似庆幸满足,实则潜含着漂泊异地的悲苦和酸辛。
【2】“清江一曲抱村流”中的“抱”字极为精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6、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3)呜呼!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
(4)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所著的 _______,文中的“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______到______的心理历程。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桥的事
路明
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的肋骨是深深浅浅的巷子,四肢是四家大工厂: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条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
②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就像是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③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④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的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⑤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 (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⑥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⑦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⑧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东边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⑨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像昆曲里不中用的书生。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丢了。
⑩我站在河边,河水粘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⑪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⑫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这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⑬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方式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街上人。
⑭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⑮后来我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
⑯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6日,有改动。)
【1】本文写了关于“桥”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填空。
(1)__________→老人们讲述桥头龙王庙的传说→
(2)__________→我站在河边回想着那座清代的桥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理解、品析词句。
(1)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解释加点词含义)
(2)记忆没了参照物,就像是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中第⑪段写到:“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消失的除了“桥”,还有什么?
【4】文章⑮⑯段写我二十岁时奶奶向龙王庙祈祷要回我的胆子,这补叙一笔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5】作家冉云飞说:“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失去。”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9、作文
请以“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