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兰察布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可见(       

    ①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            ②要受人尊重,主要是为了发挥自己优点

    ③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④自尊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我们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图示反映的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 3、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网络平台上,如果不加甄别、不顾公德,随意跟风,不仅有可能成为网络谣言的帮凶,一不留神还可能触及法律底线。对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A.正确对待网络,抵制一切信息

    B.拒绝网络谣言,远离网络世界

    C.依法严厉打击,营造良好环境

    D.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 4、“有一种安全感叫‘我是中国人。”近年来,中国成功组织和实施从吉尔吉斯斯坦、利比亚、日本、也门、尼泊尔、多米尼克等国家紧急撤离公民行动。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这体现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     

    A.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B.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C.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D.以国际安全为保障

  • 5、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积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场景与题干主旨相符的是(     

    ①为方便自己将共享单车推进楼道

    ②就垃圾分类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③因复习功课不参加学校的研学活动

    ④利用周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我国法律规定,诉讼的类型有(     

    ①民事诉讼   ②行政诉讼 ③公诉   ④刑事诉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这启示我们(     

    ①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②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心怀爱国之情

    ③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完全一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合理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②“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

    ③“不学礼,无以立”——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④“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见义勇为”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理应得到发扬和传承。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条文,这绝不是让学生见义不为,而是希望能根据自身特点,在“自护”和“求救”的基础上“见义智为”。守则的修改告诉我们(     

    A.关爱他人要有一颗广博的心

    B.关爱他人要付诸于行动

    C.关爱他人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D.关爱他太不应顾已个人利益

  • 10、“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交往中要(       

    ①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        ②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③学会遵守法律、诚信待人     ④学会欣赏他人、赞美他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 11、自2023年4月苏丹发生武装冲突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周密组织撤侨行动,将1500余名同胞安全撤出战火纷飞的苏丹,在15个昼夜里演绎了一场现实版“万里归途”。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     

    ①维护国家利益仅仅是政府的责任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

    ③党和政府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2、宋代哲学家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门口静候。等程颐醒来时,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于是赶忙起身迎杨时进屋。这体现了(     

    A.行己有耻,闻过即改

    B.以礼相待,态度谦恭

    C.与人为善,弘扬美德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13、下列情境中,小雪做法正确的有(     

    情境

    小雪的做法

    小雪觉得数学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很喜欢上数学课;她觉得英语老师上课单调,听不进去。

    认真听数学课,用数学成绩弥补英语成绩。

    放假时,同学们约小雪一起骑自行车到郊区游玩。这样既锻炼身体,又能开阔眼界,但小雪父母认为不安全所以不同意。

    认真地与父母商量和沟通,达成共识,保证安全后出行。

    小雪和小云是好朋友。最近,小云和同桌闹矛盾了,约小雪放学后去教训同桌。

    坚决拒绝小云的邀请,并劝说小云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小雪喜欢文学创作,一次,英语老师正在讲评试卷,小雪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老师发现并且没收,还被狠狠批评了一顿。

    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课后再找老师道歉。

    小雪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叫“小帅”的网友,他们聊得很投机。有一天,“小帅”提出要单独和小雪见面。

    不告诉父母,独自约见网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 14、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广大中学生和全国人民一道,都十分关注这件大事。这说明了(     

    A.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B.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C.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

    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 15、关于劳动的理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劳动可以帮你实现所有美好理想

    B.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C.我们国家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创造的

    D.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 1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应构建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材料表明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②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③大中小学生都应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④大中小学生要勇于制裁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7、202346日,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等国会议员在美国执意会见“过境”窜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予以强烈谴责。完成下面小题。

    【1】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体现了(     

    ①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必须高度警惕②台湾问题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他国干涉

    ③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是中国的内政④解决台湾问题才能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西方国家妄图用台湾作为政治筹码制造不安定因素,牵制中国、阻碍中国的发展,这启示公民应该(     

    ①建设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推进军队现代化②运用一切方法和途径,表达爱国情感

    ③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积极履行义务④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时刻保持警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不要问集体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集体做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什么,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什么。”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关系是(     

    A.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

    B.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

    C.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没有区别,是一样的

  • 18、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A.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19、图示法有利于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关系图示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生活情境与社会秩序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①地铁站,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社会管理秩序

    ②交警对过往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提示——————生产秩序

    ③医院的候诊室,大家自觉保持安静——————公共场所秩序

    ④工厂里,流水线工人正在规范作业——————交通秩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临近期末,为缓解学生的复习压力,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决定在线上召开主题为"奋发'兔'强,绽放光彩"的元旦联欢晚会。八年级的小途同学想参加,他去找妈妈商量。妈妈考虑到下周就要期末考试了,她告诉小途:"学生的责任是学习,现在除了学习,其他活动不用参加。

    请你结合相关知识对妈妈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 22、五一期间,中学生小建和家人外出旅游,在量区滨水边,小建想下水玩耍,可旁边竖着请勿或水的牌子;在景区山胜处,小建想抄近通上山,可旁边坚着禁止攀爬的牌子;在景区未开发区域,小建想开展探险活动,可旁边坚着禁止通过的牌子,小建懊信地对爸爸说:这些量区规则真是限制了游客的自由。

    请你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小建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 23、升入八年级后,不仅所学知识量增加,知识难度加大,而且老师讲课的进度比较快,作业量也逐渐增加,因此潇潇感到十分紧张,总是盼望在周末的时候能够畅快地睡上一觉。但是本周六老师要组织同学们去市中心广场做义务宣传活动。为此,潇潇说:“学习压力实在大,不想参加实践活动。”可是潇潇的同学明宇说:“义务活动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请你对二人的观点进行辨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某校八年三班以“争做文明中学生”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并作答。

    (守规则,做有作为的人)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要守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及规则,有了规则,且人人遵守,社会才能井然有序,否则将是一片混乱。

    (1)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2)为什么要维护秩序?

    (3)做文明中学生应该怎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4)在社会生活中有人想怎样就这样,请用“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来辨析说明。

  • 25、   建设美好祖国

    某中学八(4)班学生喜欢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以下是他们的读报摘要。

    ●近年来,网络军事泄密密的事件时常发生,有的是情报搜集者蓄意窥探军事机密,有的是军事爱好者无意为之,不管何种情况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有网友发帖:我们要绷紧安全的弦,自觉做国家安全的模范遵守者和坚决捍卫者,要让“国家安全意识”成为“日常习惯”。

    (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养成哪些“日常习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阐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掌声和赞许。世界希望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更大成就。

    有网友发帖:我们作为中国梦的追梦人,更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了解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请你写出三项2018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更应该众志成城,脚踏实地,共同奋斗!

    (3)在建设美好祖国,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追梦者?

  • 26、有的家长或学生认为:现在已经是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了,我们完全可以用电脑来辅助我们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最终会消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8

     

  • 27、2016年青海省省直机关开展了“基层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这一活动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纪律、服务等方面寻找差距,查找问题,认真整改,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活动以网上问卷等形式,欢迎广大人民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切实解决机关党员干部在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你觉得这一活动有利于公民行使什么权利?

    (2)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行使这些权利?

    (3)公民通过上述渠道行使权利应注意什么?

    (4)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名称

    法律条款

    施行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018年3月11日修正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1年6月1日施行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关系。

    材料二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近年来,人民法院组织法官走进校园、走上讲台,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和校外法治辅导员,用生动的案例帮助青少年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