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吴忠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1952年和1956年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变化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

    B.土地改革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领袖是(   

    A.江泽民

    B.毛泽东

    C.邓小平

    D.胡锦涛

  • 3、如图表现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民族英雄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陈化成 D.左宗棠

  • 4、1952年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新设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一大批工科高校,1958年创建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后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也是其中之一。这种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有计划地调整改造高等院校

    B.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的宗旨

    D.改变高等院校的不合理布局

  •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金田起义 ③义和团运动 ④武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 6、太平军中曾经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依旧当长工。”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天京陷落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 7、某同学在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收集了关于“财税改革”、“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 8、2018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海防力量空前增强。我国海军近代化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百日维新

    D.太平天国运动

  • 9、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人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10、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广州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身穿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C.自己的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D.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

  • 11、中国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南昌起义

  • 12、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正确阻击 B.是否敌后牵制 C.是否争取国际援助 D.是否发动人民群众

  • 13、《诗经》中的诗篇《甘棠》描写了召伯施惠政于民的故事。后人曾用“甘棠”比喻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并沿途栽树,造福百姓的左宗棠。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指(  )

    A.收复新疆 B.虎门销烟 C.平息倭患 D.抗击洋枪队

  • 14、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公车上书”、“康有为”、“光绪帝”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科举制度废除

    B.创办海军

    C.戊戌变法

    D.福州船政局创办

  • 15、“南京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有人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的统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 16、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共同点的是

    A.都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矛盾

    B.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C.都对美日进行不同程度的制裁

    D.都实现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 17、下表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现象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B.改革范围由沿海到内地

    C.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退出

  • 18、微信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A.自动化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网络技术的发展

  • 19、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中国

    A.重返联合国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参加亚非会议

    D.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 20、如图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漫画反映了当时国民党

    A.实行不抵抗政策 B.假和平、真备战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________举行。会议再一次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 22、结果:战争终以中国的________结束。

  • 23、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 24、变法图强为目标,挽救危亡看康梁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6、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中,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改造___________业。

  • 27、康有为等人发起_______________轰动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人士严复等主持的《_______________》,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 28、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

  • 29、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了“________”,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30、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_____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 32、写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并归纳其革命成果有哪些。孙中山临终前(1925年)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什么?

  • 3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历史(选修4)》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在中国整个现代史上,1919年无疑称得上奇迹迭出之年。从五月四日到最近几周的教师罢课,…但这一年的真正奇迹,应该是这个国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转变的传播速度异常迅猛,连那些对其最后的胜利怀有最疯狂期待的人都感到震惊了。

    ——胡适《中国知识分子在1919年》

    (1)材料一所述的“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的革命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为“拥护这两位先生”而发起的运动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使“国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上述革命或运动在思想层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