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衢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甲午战争中谁率致远舰冲击敌舰,最后与同舰官兵壮烈牺牲?(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聂士成

    D.邓世昌

  • 2、壮汉们搬运石灰和鸦片的身影,夹杂着兴奋的号角声,在冲天的雾气中,慢慢地融成史书上的不朽。结合下图判断领导这次运动的民族英雄是

     

    A.陈化成 B.林则徐 C.关天培 D.曾国藩

  • 3、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俄签订《璦珲条约) 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的签订

  • 4、下列史实中,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中共八大召开

    D.开始进行拨乱反正

  • 5、虎门销烟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个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想到的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左宗棠

     

  • 6、《南京条约》规定,割让给英国的地区是(

    A. 台湾   B. 新界   C. 香港岛   D. 九龙司

     

  • 7、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汪辜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 8、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北伐名将是(       

    A.彭德怀

    B.佟麟阁

    C.叶挺

    D.蒋介石

  • 9、毛泽东称:“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他说的这个“转折点”应发生在哪一年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 10、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南京 B.武汉 C.广州 D.东京

  • 11、《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

    A.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D.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国防安全

  • 12、有人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B.强迫清政府割地并赔款

    C.获取领事裁判权 D.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13、“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为制器为先。”下列最能体现这思想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 14、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你知道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  )。  

    A.《申报》   B.《新青年》杂志   C. 商务印书馆 D. 京师大学堂

  • 15、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观察下图中③的部分,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加了城镇居民收入

    B.加入WTO推动了中国城乡经济持续发展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农民收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 16、“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清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该内容应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17、再现历史场景,宏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邓世昌抗击侵略的悲壮景象,应选的素材是 ( )

    A. 中法大战   B. 收复新疆   C. 黄海大战   D. 抗日战争

     

  • 18、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  )

    A. 天津   B. 广州   C. 上海   D. 北京

  • 19、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0、1895年,张之洞在一份奏折中说:“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由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可见,张之洞主张

    A.培养翻译人才

    B.兴办军工企业

    C.创办民用企业

    D.发展学校教育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新疆收复后,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 2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_______

  • 2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4、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 民族振兴、_____

  • 25、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______,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______

  • 26、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______”“_____”。

  • 27、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

     

  • 28、____年,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 29、476年,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

  • 30、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指_________;随后的十年探索,我国在_________工业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2)请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来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之后,应该有很多感悟,请你谈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去做?

  • 32、国共在近代史上曾经进行过两次合作,两次合作都取得过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2)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军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役是?

  • 33、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C、图D人物分别在哪一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表现。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的创新精神?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示意图

    材料三:

    材料四∶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提供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动力,梦想提供了信念的支撑,有梦就有未来。

    (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2)观察材料二,作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一个城市?写出它在图中的代表序号。

    (3)材料三中"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指的是什么? 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含哪些?

    (4)请你说说"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面对中华民族的未圆之梦,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