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波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为了全面总结建国32年以来历史经验,并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以分清是非,统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的第三次大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4、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江青窃得最高权力

  • 5、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其时间和重点是

    A. 1984年,私有企业改革

    B. 1984年,中小型企业改革

    C. 1985年,大中型企业改革

    D. 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

  • 6、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 )

    A.: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

    C.: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 7、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A.李秀成

    B.华尔

    C.洪秀全

    D.陈玉成

  • 8、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①新建宝成、鹰厦铁路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他最早发表文章,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是(   )

    A.梁启超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鲁迅

  • 10、由黄兴领导、被孙中山称为“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起义是

    A.广西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 11、指出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 1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新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3、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历史上,新中国首次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是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带一路”战略

    D.“一国两制”构想

  • 14、“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所述的“运动”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15、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

    C.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 16、下面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 17、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 18、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强调西北塞防重要  B.强调东南海防重要

    C.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D.中国西北边疆形势严峻

     

  • 19、下图中,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相关的是( )

    A. B.

    C. D.

  • 20、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

    A.总理衙门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民族英雄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纪念的是牺牲于黄海大战中的爱国将领____(人名);电影《八佰》讴歌的是,淞沪会战中____(人名)率部孤军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血战,激发了中国人民斗志的英勇事迹。

  • 22、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__________,发动全面内战。

     

  • 23、1842 年,____国强迫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_国侵占中 国北方大片领土。

  • 2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大会是( )

  • 25、1895年4月_________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

  •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3)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

  • 2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1912年,_____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 28、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了“螺丝钉”精神的人是______

  • 29、百日维新的时间、标志:________年6月,________颁布________诏书,实行变法

  • 30、1950年10月,以为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中,有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队伍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在军队赢得“铁军”称号。这是哪位共产党员带领的哪支队伍?

    (4)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时间是?

    (5)哪一事件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次战役是?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7)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 32、伟大的历史转折

    1935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197812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22日结束)。这两次会议都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请你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及意义。

  • 33、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近代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祖籍香港岛,1842年不愿接受英国殖民统治而移居台湾岛,1895年反割台斗争失败后移居北京东郊民巷,1901年被驱逐出东郊民巷后又移居……每每想到这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我总是潸然泪下,……

    ——摘自刘成禺《世载堂杂亿》

    (1)材料中作者的“三次移居”分别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刚刚结束时?

    (2)材料中作者“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可能跟哪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与材料有关的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4)作者的经历是近代前期中国苦难岁月的缩影。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变法维新运动提伊祈学,主张兴民权,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猛烈抨击封建思想,为近代思想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派着重宣传“兴民权”,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逐步提高,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初步建立起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这些逐步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曙光。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他们用进化论来论证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必然性,以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近代民主思想为理论武器,对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批判。这为国内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胜利后,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智效民《民主与独裁》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一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维新变法运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给中国政治制度带来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