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5年,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
2、近代中国灾难深重却最终没有被列强灭掉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和不懈探索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扬的是黄海海战中下令撞击敌舰,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
A.丁汝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邓世昌
4、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受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自发抵制
B.英国商品质量水平较低,难以吸引顾客
C.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5、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辈出,与如图内容有关的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6、如图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7、我们从下列人物身上应该学习并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8、有这样一部著作,因艺术成就高而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它不仅代表了明清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这部著作( )
A.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矛盾冲突
B.描写梁山泊好汉反抗压迫的武装斗争
C.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9、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协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朝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这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条约条款没有损害到中国主权
B.《南京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
C.清政府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
D.清统治者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10、下列哪一个不是辛亥革命期间流行的社会潮流( )
A. 穿西装、旗袍 B. 剪发辫 C. 改称呼 D. 说普通话
1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一政治纲领后来被阐发为
A.“自强”“求富”两大口号 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民主”“科学”两大口号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2、以下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A.政企职责不分 B.平均分配的制度 C.经营权集中在政府 D.经营自负盈亏
13、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藩篱者”是指
A. 香港岛 B. 台湾和澎湖列岛
C. 辽东半岛 D. 九龙司地方一区
14、“爱生命,不吸毒”是2017年6月26日世界禁毒日的宣传语,与世界禁毒日”设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5、在活动课“重走长征路”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强渡大渡河
16、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这些话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改革封建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推翻清朝统治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7、新中国,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到1957年底,下列不是“一五”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的是( )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提前开钻成功
18、7月1日零时零分,一位正在执勤的警员迅速从衣兜里取出新警徽,用了5秒钟将制帽上缀有英国女王皇冠的旧警徽换下,换上了标有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该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九二共识”达成
19、下列战役中属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上甘岭战役
C、黄海海战 D、辽沈战役
20、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围绕与武汉有关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小敏同学设计了一幅历史遗址游览路线图,其解说词中有“它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句。该解说词反映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21、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开国大典,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B.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
C.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
22、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被誉为“______”。
23、下图遗址毁于是_____两国之手。
24、“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其中“先行者”是指________。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5、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_____________海面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在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不幸壮烈殉国。
26、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7、1894年中日黄海激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壮烈殉国;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______运动的序幕。
28、结果: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有序地撤出____。
29、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三大 E、中共十四大 F、中共十五大
(1)正确分析了我国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 )
(2)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 ( )
(3)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
(5)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
(6)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
30、我国宪法规定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1、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3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请分别写出他于1894年和1905年建立的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名称。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写出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3、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进藏公路有哪些?(写出一条)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此,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哪一法律文件?
(3)在20世纪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事件是什么?
(4)2006年,哪一铁路的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请写一句关于民族团结相处的标语。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57年11月,社会主义大家庭在莫斯科开会。赫鲁晓夫在会上提出,要用15年时间赶上和超过美国。……12月份,刘少奇向全国宣布,中国要在15年内在钢铁和重工业方面赶上英国。
材料三1979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1990年外商投资工业产值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3%,2007年外商工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8.0%。外商工业企业的大规模进入明显加快了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速度。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为改变这一现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试举两例)
(2)材料二的决定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商投资的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