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给当时的统治者当头一棒,为中国社会掀开了沉重的一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材料中首先给中国当头一棒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2、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兴国土地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4、1950年,美国侵略中国主权的事件有( )
①侵略朝鲜 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④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宣传画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组织的态度。下侧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A.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B.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C.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D.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6、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制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7、“从结果来看,该事件的直接目的并未达成,但它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该事件”指的是( )
A.百日维新
B.谭嗣同英勇就义
C.公车上书
D.《时务报》创刊
8、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A.大庆油田
B.兰新铁路
C.包头钢铁公司
D.武广高速铁路
9、“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抗日战争胜利是国共合作的结果
B.八路军获得胜利关键是友军配合
C.敌后游击战争必须有友军之配合
D.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是胜利关键
10、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
A.竭力主张杀死蒋介石 B.逼迫蒋介石让出政权
C.让蒋介石接受法律的制裁 D.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11、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耻辱和礼物指的是( )
A.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B.甲午战争和《北京条约》
C.公车上书和《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12、“宪法是最高法律规范”。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后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左宗棠 D.关天培
14、右图是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颁奖词。该城市成为( )
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 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中国经济 这个城市的名称,已经不只代表地点也代表一种关于时间的观念 |
A.中国革命的摇篮
B.军旗升起的地方
C.中国改革第一村
D.对外开放的窗口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
B.“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拨乱反正十分艰难
C.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D.改革开放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16、下列三幅图片的主题是( )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时期的科教成就
C.文化事业的繁荣
D.新中国的“钢铁长城”
17、在2015年十大考古发现中,清代沉船“致远舰”的水下考古入选其中。依据史实判断致远舰的发现地点应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爆炸性试探……在社会上,持续的非法贸易加剧了鸦片贸易问题,外国贸易在五个口岸迅速增长”。该材料表述的是鸦片战争的( )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1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瑷珲条约》割占的是如图中的哪块领土
A.A
B.B
C.C
D.D
20、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巨变,这是因为( )
A.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B. 辛亥革命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1、_____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2、根据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内容
(1)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梦想——
(2)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3)1990年上海成立的经济开发区——
(4)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水稻——
(5)2001年12月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关节日的时间或会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年月日)________
(2)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
(3)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会议是________
2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
25、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a.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组织基础: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⑤___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⑥_____________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6、根据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史实填空
(1)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2)地主阶级反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4)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27、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大庆油田、______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
28、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中①处自治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②处的主要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9、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______成立,______任校长,______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30、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_____________(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31、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事物。综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沈阳市建设了哪两个大型重工业项目?
(2)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在能源开采和军民共建中作出贡献与表率的两位英雄模范代表人物?
(3)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发动“文革”的人是谁?“九一三事件”中机毁人亡的反革命集团主谋是谁?
(4)改革开放新时期,起到“窗口”示范作用的经济特区是哪个?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
(5)如何看待建国以来的建设成就和严重错误?
32、认真阅读下面两幅照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我国政府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手中收回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说说这一构想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33、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团结合作】
(1)写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就。
(2)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3)简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
【争端再起】
(4)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这次谈判的结果如何?
(5)后来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内战,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说出这次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指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及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