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2、东汉明帝时,派谁出使西域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 3、下图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写的一首诗。该诗赞颂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展开犹如一部信史(信史指真实的历史记载),他赞颂的人是(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沉沦稷契身。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

    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

    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A.李白

    B.杜甫

    C.陆游

    D.苏轼

  • 4、“中国”的英文名称为“China”,瓷器的英文名亦为“china”。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哪个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5、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三位杰出人物体现出来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 6、战国时期,都江堰这项巨大工程所发挥的作用不包括是(     

    A.分洪

    B.灌溉

    C.水运

    D.旅游

  • 7、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国,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该帝国定都于

    A.镐京

    B.咸阳

    C.洛邑

    D.建康

  • 8、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从内容到风格各有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出身不同

    B.思想性格不同

    C.生活背景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 9、小华在期末复习时整理了以下三幅图片,根据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复习的主题是(     

    A.秦朝统一度量衡

    B.文景之治

    C.汉武帝巩固统治

    D.百家争鸣

  • 10、在中国封建社会,往往出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北宋

  • 1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广州 B.开封 C.泉州 D.临安

  • 1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稳定社会局面措施的是:

    A.合并郡县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释放奴婢

    D.让士兵还乡务农

  • 13、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风气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开放。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有

    ①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②妇女骑马、射箭、打球

    ③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与推广④唐朝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4、我国古代农业发达,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不不少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其中在宋朝引进的是(     

    A.棉花

    B.核桃

    C.占城稻

    D.玉米

  • 15、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目前所知,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16、湖南卫视首播的历史穿越剧《梦回唐朝》,讲述了一个女博物馆研究员梦回唐朝,以武则天身份经历诡谲宫斗的故事,其中在《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剧本中,初拟了四个场景,下列场景恰当的是(     

    A.新罗崔致远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D.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绘画是

    A.宗教画 B.人物画 C.山水画 D.风俗画

  •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A.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

    B.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置通判

    D.实行募役法

  • 19、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

    A.轻徭薄赋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重视教育

  • 20、下列史实能体现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是

    A.鉴真东渡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行

    D.达·伽马远航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下图的指南仪器是__________

  • 22、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____.汉朝早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23、商纣王统治残暴,前1046年,______ (人物)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202年______ (人物)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 24、___________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明朝,对科举考试的题目、答卷格式及内容作了严 格规定,这种文章被称作 ___________

  • 25、_____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616年,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 26、(1)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_______

    (3)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_______

    (4)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_______

  • 27、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_____________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_____________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 28、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内,与之相匹配。

    A.破釜沉舟   B.前 209 年   C.仁   D.确立县制   E.卫青

    ______ 儒家   (______ 大泽乡起义   (______ 汉武帝时期

    ______ 商鞅变法   (______ 巨鹿之战

  • 2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_______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 30、明代医学家_________著有《本草纲目》;昆曲成为一种全国性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_创作的《牡丹亭》。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一次重大的改革,颁布的措施有①募役法②方田均税法③农田水利法④保甲法。其目的是:A.促进农业发展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C.限制官僚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D.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财赋收入。请按照措施和目的一一对应的原则把ABCD四个字母填写在31--34题相应的横线上。

    ①对应______ ②对应______ ③对应______ ④对应______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你学到的以少胜多的三个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朝代更替、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谷问题。

    历史更替:材料一 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材料一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这种制度的实行,最终导致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混战局面。之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该制度被哪种制度所取代?

    历史趋势: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3)据材料三,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