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60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1个C3H6O3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3、关于火箭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氧化二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g
B.四氧化二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
C.四氧化二氮是由6个原子构成的
D.四氧化二氮是有机物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H2O
B.KMnO4
C.O2
D.CO2
5、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就地焚烧垃圾
B.防治废气污染
C.积极植树造林
D.回收废弃钢材
6、下列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A.C2H2
B.NH3
C.C2H5OH
D.CO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体积
B.熄灭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
8、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C——2个碳元素
B.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O2——2个氧原子
D.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
9、如图是一些物质的近似pH,关于这些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苹果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稀释厨房清洁剂可便其碱性增强
C.酸雨酸性弱于苹果汁
D.厨房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0、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硬水中含较多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C.进入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中毒
D.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遇冷液化的水蒸气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离子是一种带电的粒子,所以凡是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凡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均属于同一种元素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研究发现千金藤素(C37H38N2O6)可抑制某些冠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下列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含有氮分子
C.由四种元素组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3、将一定质量的R和氧气(O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冷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物质 | R | O2 | H2O | CO2 |
反应前质量/g | 6.4 | 12.8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7.2 | 8.8 |
A.X=3.2
B.R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R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9
D.H2O和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14、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
实验现象 |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
实验结论 | 燃烧需要氧气 |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
A.A
B.B
C.C
D.D
15、2023年5月30日“神州十六号”由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托举跃入苍穹。推力来自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4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CH4
C.CO2
D.CH2O
16、下列用途仅利用了二氧化碳(或干冰)物理性质的是
A.生产碳酸饮料
B.用作气体肥料
C.用于生产碳铵
D.用于人工降雨
17、菠菜是含铁量很高的一种蔬菜,据分析,每100g菠菜中含铁2.5mg左右。这里的“铁”指的是
A.原子
B.物质
C.元素
D.分子
1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空气
19、三氧化铬(CrO3)是酒驾测试仪中的主要试剂,能与酒精(C2H5OH)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氧化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4
B.酒精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C2H5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酒精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20、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丙物质常温下为气体
D.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21、“宁强雀舌”是陕西宁强研制出的扁形名茶。其外形微扁挺秀,色泽翠绿,形似雀舌,滋味醇爽甘甜,富含茶多酚(C22H18O11)、茶氨酸(C7H14N2O3)、维生素、咖啡碱等物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多酚分子由3种元素组成
B.茶多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g
2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H2
B.氯酸钾:KCl
C.3个氮分子:3N2
D.1个钙离子:Ca+2
23、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无明显现象,都需加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中和反应的四种物质属不同类别
24、下列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H2SO4═CaSO4+CO2↑+H2O
B.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CO₂+H2O═H2CO3
C.证明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Cu+2AgNO3═Cu(NO3)2+2Ag
D.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25、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有助于课后巩固和阶段复习。下面是小聪同学在笔记中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6、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回答19~22小题。
【1】《天工开物》记载:“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愈经淘取”指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从水中淘取锡砂,主要利用的方法是
A.溶解
B.混合
C.过滤
D.蒸发
【2】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常用茜草素(C14H8O4)作染料。下列关于C14H8O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C.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3】印染工艺中常用磷酸钠(Na3PO4)作促染剂。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3
C.+5
D.-5
【4】马家窑彩陶表面的炭烟可用3%的H2O2溶液擦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CO2
C.CH4
D.C
27、化学源于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N2,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_____;
②Cu能与空气中的H2O、O2和_____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③夏季空调冷空气吹到的地方,可以看到“冷气雾”。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_____。
(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①现有蒸馏水和硬水各一杯,区分两者应选用的试剂为_____;
②电解水可制得氢气,通电后如下图所示,电极X为电源的_____;
③根据下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陆地水
C 为减少水体污染,要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3)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①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_____,他们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
2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物质X是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需进行的操作是__。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铁丝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_____(填“大”或“小”)
29、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甲、乙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
(1)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2)若打开止水夹a、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A 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B 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C 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D 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30、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1)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重新分配了水资源。降雨是水天然循环的一个环节,水蒸气变为水滴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写出两点:_____、_____。
(2)根据含有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量,天然水分为_____和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方法降低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量。
(3)天然水经过沉降、_____(实验室中做此实验时用到了玻璃棒,使用洁净的玻璃棒的过程中,请写出任意一点注意事项:_____)、灭菌等净化操作,达到饮用水标准后,被输送到千家万户。
31、两种方式迅速插入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情况,发现甲图中的木条复燃,乙图中的木条几乎不复燃、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有 ___________
32、硬水是指含较多的可溶性Ca2+、_______(填符号)的水,常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用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纯净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
(2)电解水实验中检验负极气体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4、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______(填“高”或“低”)。
(2)校园里,在远处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说明分子__________。
(3)牛奶可预防幼儿及青少年因缺_____元素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4)生活中,人们用嘴吹灭蜡烛,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
(5)生活中作调味用的食盐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6)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 X的化学式为_______
35、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克和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为20℃),选用“相 等”或“不相等”填入下列各空.
①若各蒸发掉20克水,再冷却到20℃,两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_,析晶后所得母液跟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②若都冷却到10℃,两杯中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析晶后所得的母液跟原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③若一杯溶液的温度降低5℃,另一杯的温度降低10℃,则两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36、没有金属材料,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3)“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单质形式存在,原因是_______。
(4)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最为相似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5)潜水器中的微型电子仪器常用银锌电池作电源,在放电时可把氧化银转化为银,则放电时银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由__________。
(6)北魏《黄白第十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高铁列车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主要是因为合金具有更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的硬度________(填大或小),高铁的动力是电,高铁利用石墨电刷与电路相连,主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性。
3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如果加热一种混合物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应为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用装置H和另一玻璃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H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8、化学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步骤Ⅰ.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Ⅱ.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Ⅲ.冷却。
步骤Ⅳ.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燃烧。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是_____。
(2)高能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
(3)步骤Ⅱ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4)图2是用传感器测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2中_______(填字母序号)点表示燃烧的红磷刚好熄灭。
(5)通过探究可知,课本上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不够严谨,其理由是___。
39、按示范要求,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例如:盐酸与硝酸银反应 HCl + AgNO3 → AgCl + HNO3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溶液中投入二氧化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酒精【C2 H5 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加热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填序号)
40、了解物质的结构,有利于理解和认识化学问题。
(1)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铕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①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②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
③氧化铕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下图为A、B、C、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A、B、C、D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③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 (填序号);
④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H2O和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