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海风越刮越大,现在更是_____________了。然而港口是静悄悄的。
(2)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_____________,战斗的武器那么好,_____________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A.猖狂 强健 以致
B.猖獗 强壮 以至于
C.猖獗 强壮 以致
D.猖狂 强健 以至于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本次省中学语文学会进行了换届改选,一向低调的张旭荥幸地当选该会常务理事。
B. 因为我的消息有很多都是来自民间渠道,所以难免有不实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C. 你们真是太热情了,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同学们起立迎接,使我深受感动。
D. 这本书共收录了我们文学社成员150篇大作,是我们三年来的智慧结晶,意义非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人化自然所形成的“社会历史”中,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彼此相互制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关系必然产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影响。
①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使自然界朝着适合人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②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③同时,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也逐渐成长和发展
④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⑤人通过劳动实践实现其价值,使之成为现实的人
⑥人社会性的形成离不开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②④①③⑤⑥ C. ⑤②④⑥①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
D.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C.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D.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小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现存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有象征尊卑的含义。《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内涵。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内涵;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 ”一句,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大弦和小弦交错演奏时的美妙感受。
(4)在庄子的《逍遥游》中,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 明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表达出物是人非、无限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2)杜牧在《阿房官赋》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时却随意挥霍的状态。
(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顺风而呼,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7)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8)______________,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11、名篇名句默写。
(1)在《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直截了当点明愁苦,反而让人觉得更加神妙、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本植物”进入诗人视野后,在古诗词中常被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其茂盛的生长现状,抒发兴盛衰亡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
[唐]王建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人饷菊有感
[明]张煌言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艳出荒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时,野菊却舒展出她艳丽的容颜。
B.以“冷”字修饰菊“香”,与时令、气候相吻合,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冰清玉洁的姿态。
C.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D.“野人偏自献黄花”,是对抗清英雄的崇高礼赞。一、二句诗创设了赏菊的自然环境。
【2】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 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资格;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觉: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________________
(3)故欲杀之 故:________________
(4)天下无冤狱 狱: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限三处)
胄 前 后 犯 颜 执 法 言 如 涌 泉 上 皆 从 之 天 下 无 冤 狱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3)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14、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论点和开头,续写一段话论证此观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符合逻辑;80字左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