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B.由于学校开展了“中国孝文化”主题活动,使同学们对“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C.端午节临近,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6月19日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部分粽子产品存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D.美丽的盛夏,我们走进红石公园,可以看到袅袅娜娜的荷花和沁人心脾的芬芳。
2、下面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律诗《咏白海棠》,其中颔联和颈联顺序已打乱。请你将之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 。 ,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①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月窟仙人缝缟袂 ③秋闺怨女拭啼痕 ④偷来梨蕊三分白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4、下列各组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亘古(远古) 深恶痛绝(绝:极) 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
B.余暇(暇:空闲) 疲惫不堪(堪:能忍受) 进退维谷(维:是)
C.兀兀穷年(穷:终) 苛捐杂税(捐:赋税) 伛着身子(伛:直)
D.蓦然(突然) 悠然(安闲的样子) 鲜为人知(鲜:少)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②⑤③④ C. ②④⑤③① D. ②①④③⑤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怆然(chuāng) 赤裸(luǒ) 督促(dū) 香气四溢(yì)
B.陡峭(qiào) 累赘(léi) 契约(qì) 九曲连环(qū)
C.商酌(zhuó) 吞噬(shì) 灵犀(xī) 忍俊不禁(jìn)
D.羸弱(yíng) 忏悔(chàn) 枯槐(kū) 涕泪横流(tì)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B.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干部的发言。
C.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8、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2】请解释下面划线字词的含义。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____)
(4)不蔓不枝(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 花之隐逸者也
B. 濯清涟而不妖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 可以调素琴 以刀劈狼首
D. 同予者何人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⑥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根据理解默写诗句。
在杜甫的《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名言,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登高远望,锐意改革的决心。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屠呦呦:首个诺贝尔中国科学家
黄祺
①着一身紫色礼服,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85岁的中国老人屠呦呦,还是没显出“华贵”来。多年的深居简出,让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就连赴瑞典登机前,屠呦呦也躲开了VIP待遇,躲开了官方的送行仪式和媒体记者,“偷偷地”离开,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②10月刚刚得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
③获奖时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直到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次被人们了解。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⑤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
⑥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人多年来所期盼的。
⑦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她在青蒿素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人开发、以中国传统草药为原料的全新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词时,对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当屠呦呦阅读古籍时,她发现特定的含有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与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后屠呦呦继续到古籍中寻找答案。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她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
⑨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
⑩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一种鼓励和期待。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章属于中国人。
(选自2016年第1期《新民周刊》)
【1】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她的低调?
【2】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1)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2)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
【4】“阅读提示”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概括文章内容、主旨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字。请通读全文,从文中选取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阅读提示。
【5】屠呦呦说,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宽容的境界
①二战时,两名战士与部队失联。他们在森林里甩掉敌人时,因为仅有一块鹿肉,小个子想活着回去见母亲,就朝战友安德森开枪,打伤了他。安德森当他是枪走火,未揭穿阴谋。后来二人得救活了下来,小个子在母亲遗像前向安德森忏悔,安德森宽容地原谅了他,他们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友谊。
②宽容别人,是一种至高的修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圣贤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孔子与弟子颜回周游列国时只剩一把米,颜回烧饭时发现米上有灰,又舍不得扔,就抓出来吃掉了。孔子恰巧看见了,认为颜回不尊敬师长,自己偷吃。听了颜回的解释后,孔子后悔错怪了颜回,向颜回道歉。由此可见,谁都可能犯错误,圣贤概莫能外。认识错误也是圣贤的选择。虚心改正错误,互相谅解是至高无上的修养。
③宽容别人,需要广阔的胸怀。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人,那是一种美德。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一见到廉颇就调转马头,手下的人都认为他害怕廉颇。其实,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事后,廉颇认识到自己的严重错误,便脱掉上衣,背上荆条去找蔺相如请罪。最终将相和好,国家稳定。蔺相如的胸怀宽广与廉颇的知错就改,都能顾全大局,这就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小则利己,大则利国利民。
④那么,是否凡事都要一味地宽容谅解呢?我认为宽容总在忏悔后。只为一块肉,小个子就朝着生死兄弟开枪,理由是想活着回去见母亲。你有母亲,谁不是母亲所生?小个子良心发现,他真诚忏悔了,安德森原谅了他。因此,宽容、谅解,应该是有度的。事事宽容,那是毫无原则地包容,是纵容,是包庇。时时以德报怨,结局必定是以怨报德。所以,宽容是有前提的,对方要有悔意。
⑤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悔过,是错误后的清醒剂,是一次醍醐灌顶的悔悟。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提高修为,提升素养,学会宽容,知错就改,才能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安德森与战友带给我们的启示。
(原文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完全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虚心改正错误,互相谅解,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修养。
B.宽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人,是一种美德,但要有原则。
C.不管做错什么事情,只要有悔意,就能得到别人的宽容。
D.我们要提高修为,学会宽容,知错就改,做有用之才。
【2】文章第①段讲述小个子与安德森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论证全面、严密是本文的特点。请以第④段为例,结合②③两段内容阐释一下这个特点。
12、作文
难忘的初一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或许会发现还有些东西遗失在过去的时光里。它们也许是诚信、责任、理解、自信,也许是友情、亲情、成功、快乐,也许是蓝天、绿树、碧波,也许是你不想把它找回来吗?
请以“寻找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③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