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宁夏中卫初一下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ì   jīng 目光jiǒng 忍俊不jìn

    B.zuò shǎng 目不kuī 痛绝

    C.qì   wěi 珊来迟shān   海市chèn

    D.āo zhàng   气方刚xuè   毕露wáng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汕头今年立夏日均气温比常年同期低5℃,而且雨水连日不歇,夏日的炎热姗姗来迟

    B.019年澄海区中学生篮球赛中,决赛的两支队伍旗鼓相当,奉献了一场惊魂动魄的表演。

    C.园欺凌,威胁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令人深恶痛绝

    D.影《守边人》全景式展现了以魏德友为代表的几代护边员为国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动人故事,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xiào) (zhù)   驿(yì)   (wù)痛绝

    B.(kuì)   (qìnɡ) (hé)   乎不同(jǒnɡ)

    C.(hè) (bìnɡ)   (chǎnɡ) 忧心(chōnɡ)

    D.(chàn) (wú) (qì)   而不舍(qiè)

  • 4、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比)

    B.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夸张)

    C.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夸张)

    D.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反问)

  • 5、对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青少年能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B. 电影《战狼2》自首播以来,牢牢占据新媒体榜单魁首第一位置。

    C. 针对学生特质各不相同的特点,学校走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长的特色发展。

    D.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 6、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

    C.《游山西村》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D.“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 7、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故此, 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 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

    A. 与其……不如……,或者…… B. 虽然……但是……,所以……

    C. 不但……而且……,尤其…… D. 倘若……那么……,因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于河________

    (2)十余岁_________

    (3)不可得________

    (4)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写句子。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做准备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槐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音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节选自《季羡林散文选》)

    1本文三次写槐花,由于看花的情形不同,作者对花的感受也不相同。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

     

    看花的情形

    对花的主要感受

    第一次

    在开花的季节,看到了常见的槐花。

    ______

    第二次

    ______

    ______

    第三次

    ______

    亲切而充满了生气。

     

     

    2阅读第⑯段画线句,说说“这样一个经验”在文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速之客

    谢小灵

    ①这年盛夏,太阳强烈,汗水穷追不舍缠上大街上的人们。我不愿外出。深圳人真多,连空气都在夺门而逃。

    ②爸妈的单位组织新、马、泰十日游,我快乐地送走他俩,省得妈成天调度我的一切。自我当家,冰柜里塞满速食品,电话留言“我已外出”,世界便切割在公寓之外,几间空屋守着我一人。我走在自由安静的家,设想自己独自走上雄奇的山商,看看壁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离开黄金和财富,与深圳的喧嚣无关,做个城市边缘人不亦乐乎。

    ③七八天后,门铃响起,不会是朋友,谁都知上门先约,多半是无孔不入,大众熟人似的推销员们。我并不准备开防盗门。“阿妹,我来原是……有块事”,不伦不类的量词加上重重的后鼻音。原来是敝同乡喔,也只有他们才会理直气壮初次见面便想登堂入室。

    ④我的老家是潮州,来我家的家乡人不外乎两种:谈生意的、找工作的。客观地说,什么生意,有几次,简直就是用蒙骗的大网,紧抓我们老实的肩膀,设法收获黄金的鱼儿。一回,同乡请我父母做“力士”代理,几十万元支付,得到不去污亦无香味的假“力士”。“咱们再别理任何老乡,”我对妈说,“咱们得像块警惕的石头,堵在貌似温情的路上。”妈执迷不悟:“别忘了本,没有潮州人,你的命都没有啦!”“那是另一回事,我会用自己的方式报答的。”

    ⑤ “我来深圳公干,提前两天来你家玩,你是阿灵?”他有些兴奋。总算不是找工作,会不会谈生意的?为家人找工作的?对于这破坏我安静的不速之客,我的反感红与黑般分明:“谁都愿来深圳就是靓空气不来。”“我是……”“您有什么事,请写在留言纸上,我什么都记不住。”我进了里屋打电话给男友阿平:忠不忠,看行动,你立刻过来对付一客人。

    ⑥客人从一个大公文包拿出部老式傻瓜相机。“老伯,这么陈旧的古董机,还不关上盖子。”他有些发窘,低头打开公文包,欲言又止。阿平到了,我轻松起来:“老伯,我在市里有个会,父母两天就返回,阿平是路路通,你有事找他办。”“我是……不是…… ”老伯的白话结巴显得很可笑。

    ⑦谁让他是乡下人,谁让他不了解深圳人“四怕”之首;外地熟人。

    ⑧三天后我才回家,父母阿平都不在,我的书屋里居然留着那个大公文包!里面有很多篇稚气十足的作文,其中一篇吸引了我:“我的作文总写不满40行,老师不给及格。我告诉了爷爷,他说能帮助我,有一个大姐姐,作文能写好几百行,她小的时候爷爷救过她,爷爷说她还把这事写在报纸上,爷爷去找她教我…… ”

    ⑨我真的是以自己的方式报答了一个恩人!我的文章《惦记血液中的一个人》成了遥远的事;……我伤得昏迷不醒,血直流,一个供销社店员,毫不犹豫同自己的血换来我的再次呼吸,他拿出家中所有的粮票——和生存一样重要将使他全家好些天挨饿的粮票……我的血液中,美好的人情是盛开的花朵,在生命的枝头绽放,我无数次设想与恩人见面的情形,我的泪水穿越时空抵达见面的日子……

    ⑩父母从火车站回来;“救你的董伯等你几天,世界之窗民俗村都没去,今天安排去香港从那儿返汕头。他已退休,还一直带着你的文章让你指点一下他孙女写作,这次是最后的机会,他说你有出息。”

    羞愧高过盛夏的阳光,直抵灵魂!

    如果我不是凭经验做事,如果我不自视不凡,董伯就不需在被抢白挖苦之后忍耐宽容我的“有出息”。

    我能指导那位河的源头般纯洁的孩子写作?我对自己说:先做好人,才做文。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我是……不是……’老伯的白话结巴显得很可笑。”这句话中有两个省略号,请你仔细阅读上下文,把老伯当时想说的话写出来。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的血液中,美好的人情是盛开的花朵,在生命的枝头绽放。

    【4】你觉得董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出两点并分别举例说明。

    【5】本文综合运用了插叙、埋伏笔、对比、设悬念等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一:

    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

    请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