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舆薪之不,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

    B.无伤也,是仁术也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

    D.能御也   臣固知王不忍也。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大王必欲

    B. 盖失强援,不能独

    C. 吾社之行为士

    D. 秋毫不敢有所

  •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C.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D.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相如广成传②卒见相如③使臣奉,拜送书于④大王必欲

    ⑤度道里会遇之礼⑥秦御史书曰⑦左右欲相如⑧秦王恐其璧⑨且庸人尚

    A. ①④③⑦

    B. ②⑤⑥⑧

    C. ①②⑥⑨

    D. ④⑤⑦⑧

  • 5、对“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刑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B.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连行刑的人都不能胜任了。

    C.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了人如果不能列举出来,行刑的人恐怕就不能胜任了。

    D.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了人如果不能列举出来,刑罚人恐怕没有用尽(酷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已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多是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模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吏发表的文字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距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救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登高》中,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用“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一句点染送别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6)杜甫曾经感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寡人之于国也》中叙写类似这种社会现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8)《望海潮》中,柳永在“________________”中,以互文的形式,展现了西湖之上昼夜笙歌的欢乐图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1对本诗围绕“大雨”描写的景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夏天雷雨前后自然景象的不同。

    B.全诗质朴平淡地描写了春天一场急雨所带来的自然景象。

    C.前两句描述大雨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

    D.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草色更青,池塘涨水,蛙声一片。

    2阅读本诗,对可能产生的启示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风雨和打击虽然猛烈,但维持时间绝不会长。

    B.自然界和人生风雨随时可能发生,让人无处逃避。

    C.人生也有风雨挫折,应勇敢面对,难关终将过去。

    D.面对自然和人生的挫折,只有等待,不用作为。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过秦论》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对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斩木为兵,竿为旗   揭:举

    B.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实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

    B.秦有余力而其弊 履至尊而六合

    C.会盟而谋秦 且夫天下非小

    D.天下之士 然秦以区区之地,万乘之势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立法度,务耕织②序八州而同列③追逐北,伏尸百万④流血橹⑤乃使蒙恬筑长城而守藩篱⑥匈奴七百余里⑦以黔首⑧非能也,而绝江河

    A.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B.①⑤/②④⑥⑦/③/⑧

    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逡巡而不敢进

    5从文言句式角度,选出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组( )

    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申之以孝悌之义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不拘于时,学于余

    D.金城千里,自以为关中之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翻译下列句子。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契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月27日下午,洛阳市区K69路公交车上,大河报记者遇见这样一幕:公交车行至定鼎立交桥西公交站,上来一位手拿铁锨、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乘客,他走到车厢前后部交接处,坐在了台阶上,在他的右臂处就空着一个座位。这位农民工临下车时,记者询问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这位不愿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这一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网友们的热议。有人盛赞这种做法,可也有人表示不想看到这一幕……

    对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和网友们的热议,你有什么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