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 ①耕植不足自给   ②公田之利,足为酒

    B. ①相与枕藉舟中   ②飘飘如遗世独立

    C. ①门虽设常关   ②风飘飘吹衣

    D. ①知来者可追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

  • 3、下列对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柔美的身姿、娇贵的情态。

    B.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呼唤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大爱。

    D.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人们出行平安、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 4、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5、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题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 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地,浑身没劲。小伙子下了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想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的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洗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想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的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的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的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会,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人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B.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C.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D.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

    材料二:

    “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

    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

    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

    材料三:

    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

    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

    B.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

    C.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方性特征。

    D.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3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1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流行速度更快。

    B.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C.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

    D.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

    【3】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写出相应的名篇名句。

    (1)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常借杜鹃抒发情感。《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孤独寂寞之感;《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感叹蜀道凄凉。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心致志;用反面事例“______________”说明学习不能心浮气躁。

    (3)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 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 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翼字稚恭。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京兆杜㐅、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见桓温总角之中,便期之以远略,因言于成帝曰“桓温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壻畜之,宜委以方邵之任,必有弘济艰难之勋。”苏峻作逆,翼时年二十二,兄亮使白衣领数百人,备石头。亮败,与翼俱奔。事平,如辟太尉陶侃府。在公府,雍容讽议。顷之,除西阳太守,抚和百姓,甚得欢心。及邾城失守石城被围翼屡设奇兵潜致粮杖石城得全翼之勋也。及亮卒,授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假节,代亮镇武昌。翼以帝舅,年少超居大任,遐迩属目,虑其不称。翼每竭志能,劳谦匪懈,戎政严明,经略深远,数年之中,公私充实,人情翕然,称其才干。由是自以南皆怀归附,石季龙汝南太守戴开率数千人诣翼降。

    康帝即位,翼欲率众北伐。师次襄阳,大会僚佐,陈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初,翼迁襄阳,举朝谓之不可,议者或谓避衰,唯兄冰意同,桓温及谯王无忌赞成其计。至是,冰求镇武昌,为翼继援。朝议谓冰不宜出,冰乃止。贼五六百骑出樊城,翼遣冠军将军曹据追击于挠沟北,破之,死者近半,获马百匹。翼绥来荒远,务尽招纳之宜,立客馆,置典宾参军。诏使翼还督江州,又领豫州刺史,辞豫州。复欲移镇乐乡,诏不许。缮修军器,大佃积谷,欲图后举。遣益州刺史周抚、西阳太守曹据伐蜀,破蜀将李桓于江阳。

    翼如厕,见一物如方相,俄而疽发背。疾笃,永和元年卒,时年四十一。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

    (节选自《晋书·庾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邾城失/守石城被围/翼屡设奇兵/潜致粮/杖石城得全/翼之勋也

    B.及邾城失守/石城被围/翼屡设奇兵/潜致粮杖/石城得全/翼之勋也

    C.及邾城失/守石城被围/翼屡设奇兵/潜致粮杖/石城得/全翼之勋也

    D.及邾城失守/石城被围/翼屡设奇兵/潜致粮/杖石城得/全翼之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后代称儿童时代。

    B.陛下,原指皇帝身边的侍者,臣子进言时先由其告之,后成为对皇帝的尊称。

    C.河,在古时专指黄河,而其他普通河流则统一称为“川”或者“水”。

    D.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翼有才学,很有知人之能。虽然京兆的杜乂、陈郡的殷浩等人才华横溢,名噪一时,但是庾翼对这些人并不看重,而对桓温推崇有加,建议皇帝对桓温寄予厚望,委以重任。

    B.庾翼贵为国戚,依然竭尽职守。他身为皇帝的舅舅,年轻时便担任要职,备受关注,一度被怀疑能否胜任,而他一直劳苦而谦让,为官严正廉明,成绩斐然,受到赞许。

    C.庾翼善于用兵,屡立战功。他运用计谋,巧解石城之围,功勋卓著。胡骑从樊城出兵,前来侵犯,他派大将与之作战,将其击败,杀敌众多,收获颇丰。

    D.庾翼关爱百姓,为官深得民心。他年轻时便任西阳太守,任职期间,对当地百姓极为亲和,尽心安抚,深受百姓拥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2)翼绥来荒远,务尽招纳之宜,立客馆,置典宾参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③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④2020年魔幻开局,澳洲山火、非洲蝗灾、美国流感、新冠肺炎、南极冰川消融……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流浪地球》中的那句台词:“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大自然的警钟已然敲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