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_____、大闹____________、真假____________、三借____________等。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北京的春节》一文按__________顺序,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写得详细,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2.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那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尤其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十五夜望月》中的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我还积累了一句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读着《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我不禁想到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真是荡气回肠;看到好朋友整天沉迷游戏,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劝他把时间花在学习上。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_______) 贫(_______) 危险(_______)
苦(_______) 哭(_______) 寒冷(_______)
4、细心是良好的品质,请认真辨析,根据字的音、形、义组词。
①帖 tiè________ tiě________
②澜________ 斓________ 嘶________ 撕________
③足 ①脚________ ②值得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浇_____ 勘____ 竣____ 纬_____
缀____ 挠_____ 堪____ 峻_____
伟____ 啜______
6、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练习。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绝胜”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①新词②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④。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⑤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写的《_________》,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____、_____和_____。
9、阅读小长廊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语不仅口语化,而且多样化。请在第一段找出“一律”的三个替换词 、 、 。
【2】从上文可以看出元宵节习俗不包括( )
A. 观花灯 B. 放鞭炮
C. 逛庙会 D. 走亲戚
【3】请你选出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一项( )
A. 七夕节 B. 清明节 C. 母亲节
【4】用“ ”画出文中的夸张句。
10、叙事性文本阅读。
红岩(节选)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意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地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把她泼醒!再钉!”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做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重要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也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经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的一丝丝呻吟。
【1】“‘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地平静。”这句话中“平静”是对江姐______(A.语气 B.动作)的形容,突出了江姐____________的革命品质。
【2】“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这两句话是敌人对江姐的______(A.好言相劝 B.威胁恐吓),他们试图用竹签子钉进手指的酷刑逼迫江姐开口,反映了敌人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是说天渐渐亮了,江姐再也不用继续遭受酷刑,可以马上回牢房了。
B.“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一句,借墙壁上的血迹反映了江姐受的酷刑。
C.“魔影狂乱地移动着”既突出了敌人的凶残本性,又突出了敌人的狂躁心虚。
D.从“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可以读出江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4】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挨过”换成“度过”或“流逝”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短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的序号。
A.钢铁 B.竹签子
《红岩》的第十五章这样写道:人们静坐在黑暗中,却像在阳光照耀下一样,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________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洞探险
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贝奇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让孩子们都参加。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他们想进去探险。汤姆和贝奇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 关)。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jū jù)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里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大洞,上面有好多蝙蝠,一大团一大团地聚集在一起。受到亮光的惊(拢 扰),蝙蝠铺(pū pù)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突然,贝奇说:“咱们这是到哪里了?”
汤姆一愣,他发现自己也迷路了。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饿,艰难地在洞中摸索前行,希望能找到出口。有时实在困了,就躺下歇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贝奇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贝奇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
【1】在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和音节下面画“√”。
【2】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他们的心灵。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和贝奇进洞探险,他们遇到了什么情景才迷路的?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4】哪些语句的描写说明汤姆和贝奇真的迷路了?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5】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中“茫茫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
A.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察觉 B.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办法
③用“_____”在选文中画出一句同样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2】画“﹏﹏”的部分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寻常的小事中,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 )
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悲痛
13、阅读理解
野草
①有这样一个故事。
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人说象,有人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③结果,这一切答案全都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④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⑤(甲)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⑥(乙)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⑦(丙)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是一般人所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⑧(丁)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1】给下列词语中的画线字注音。
解剖(______) 瓦砾(______) 一瞬(______)间
【2】解释下列词语。
回答纷纭:_________________
嗤笑:_________________
【3】“这也许特殊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一句话应该还原到文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文章是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野草”的主要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阐述文章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蓝鸦
北美洲生活着一种墨西哥蓝鸦,这是一种体格弱小的鸦,可是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有无数天敌。从自然条件讲,蓝鸦的生存极为困难。只要猛禽们发现蓝鸦的巢,顷刻之间,就可能将蓝鸦群扑杀得一个不留。
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十几只蓝鸦自然结合成一个群体。它们把隐秘的巢深藏在老橡树的树冠中,借助橡树茂密的叶片,把巢遮盖得严严实实。
接下来的问题是,除了隐藏巢穴,蓝鸦几乎也不能发出叫声。老蓝鸦可以不发出任何声音,然而,那些饥饿中的雏儿,当它们急需进食时,自然而然会发出叫声。可是,每一声鸣叫都是潜(qiǎn qián)在的危险,都在召(zhāo zhào)唤猛禽的靠近和死神的光顾,大自然对于蓝鸦的考验,正在于此。于是,整个墨西哥草原,虽然生存着难以计数的蓝鸦,却听不见蓝鸦雏鸟的叫声。
在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里,蓝鸦保存了物种的繁衍。让雏鸟不发出叫声何其困难。在困难的时刻,博爱成了拯救蓝鸦群体的力量。蓝鸦用食物一刻不停地堵住雏儿的嘴,当雏鸟的父母离巢外出,其他老蓝鸦承担起爱的义务,给予所有雏儿如同己出的照顾,巢中的雏儿个个嘴里几乎时时都含着食物,不再发出危险的声音。所有的蓝鸦都是同一个雏儿的父母,所有的雏儿都是同一对蓝鸦的孩子。在蓝鸦这个大家庭里,一份爱,全体成员都可以分享。
正是爱的分工和协作,正是爱的平均分配,让蓝鸦在险恶的环境中战胜天敌。
【1】为文中划线字选正确读音
【2】按要求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①从短文中找出近义词:
荒凉________
隐蔽________
光临________
多么________
②尽量多写几个:
顷刻________ 如同________
【3】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的生存条件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蓝鸦在这样的条件下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
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马是跪着的。
________
②天空出现一匹马。
________
20、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题目: 的启示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1)内容具体,写清楚所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