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练,含意深邃,韵味无穷,令人百读不厌。到下面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选择其中的句子写下来。
慈母情深: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情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无可________ 伶牙________ 叹为________止 国________民安
________无仅有 ________不倦 ________金宝顶 ________远流长
千________难逢 ___技艺精___ 两鬓________白 ________而不舍
纷至________来
3、形近字组词
秦________ 捧________ 抄________ 箭________ 匠________
泰________ 棒________ 妙________ 剪________ 匝________
4、用“然”组词并填空。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_____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_____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_____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_____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5、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 ,沉醉不知归路”中词人“不知归路”的原因是 。《如梦令》
2、“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不须”的意思是 。《渔歌子》
3、你用甘甜的乳汁, ;你用 ,挽起 。《长江之歌》
4、“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 , 。”从作者乘船的感受体会出 。《记金华的双龙洞》
6、阅读理解
竹石
郑燮①
(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 ①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②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1】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括号处,应填_________。
【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短文阅读。
舌尖上的记忆
①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贫穷给我们兄妹带来的深刻记忆是偶尔能吃到一个鸡蛋的快乐。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养鸡和猪,吃鸡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②没有鸡蛋,却有鸟蛋,水煮鸟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
③每逢入夏时节,稻田里偶尔会出现一窝水鸟蛋,这是大自然对我们这些吃不上鸡蛋的孩子的一种馈赠,母亲深知其中的道理,于是捡蛋成为地端午前后最重要的劳作。说是“捡蛋”其实并非随手可得。她每天铁人一般早出晚归,也捡不到多少,有时为了一小窝鸟蛋,她得在田里穿梭一整天。一周左右,她的小筐里聚到了八十多只鸟蛋。那些蛋小小的,外壳上遍布着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点。我们对这些小小的蛋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拜,仿佛那是一种圣物。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
④煮蛋,在我们家是一件神圣的事。兄妹仨围着母亲筐中的鸟蛋,看着母亲挑出四个,搁在锅里,倒上一点水,点燃干稻草,吹旺那一团火。当火与烟一起升腾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跟着升腾起来。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们,静静地享受着做母亲的荣耀。
⑤蛋煮毕 ,分蛋也是独特一幕:我们仨自然都能分到一个,第四个雷打不动是给父亲的。父亲总把蛋分一半给母亲,母亲总不接受,直到父亲逼着母亲吃下去,母亲才会咬上一小口,之后剩下的又逼着父亲吃下去。多次目睹,我们也学会了每人留一口蛋给母亲,母亲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和爱。
⑥存蛋,更绝。母亲将蛋管用绳子吊在井里,阴凉的空气能让这蛋许久不会变质,我们便能【 】地吃上一个,细水长流的生活之道也随之存入我们的记忆中。
⑦后来,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了,吃鸡蛋已经不成问题。母亲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因家里长期的贫困,在厨艺上她显得有心无力。她勉强做,我们勉强吃,我们羡慕的眼神常常向別家的烟囱。
⑧倔强的母亲开始学做菜,她想用菜园里那些菜征服我们的味蕾。于是,我们家的餐桌上出现了青辣椒炒青番茄、咸肉丝炒南瓜藤、毛豆炒韭菜梗子、蒜泥拌空心菜叶……适度的富足和适度的贫困成就了母亲【 】的厨艺,母亲独特的菜肴成为我们童年的第二种味觉记忆。她用一把小小的锅铲,让我们明白:没有学不会的事。以至我们仨成年后都会做一道菜:青番茄配上切成丁的青辣椒,经菜籽油爆炒,是我们记忆中【 】的味道。
⑨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1】文中第⑥、⑧自然段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合适的词语是( )
A.隔三差五 经久不变 独一无二
B.隔三差五 独一无二 经久不变
C.经久不变 隔三差五 独一无二
D.经久不变 独一无二 隔三差五
【2】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两个“升腾”该怎样理解( )
A.第一个“升腾”指烟火升起,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
B.第一个“升腾”指烟火升起,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母亲的自豪之情。
C.第一个“升腾”表达了母亲的自豪之情,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
D.第一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第二个“升腾”指烟火升起。
【3】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两个“逼”字,体现了什么( )
A.体现了父亲关爱母亲。
B.体现了母亲关爱父亲。
C.体现了父母之间关系差,强迫对方接受。
D.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的关爱。
【4】“我”童年记住的第二种味道是( )
A.青辣椒炒青番茄
B.煮鸡蛋
C.母亲独特的菜肴
D.咸肉丝炒南瓜藤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了作者童年时母亲做的美食,主要想表现童年生活的贫穷。
B.本文通过写童年味道背后的故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C.水煮鸡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
D.本文和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的情感相同。
【6】第③-⑥自然段写了四幕情景,请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每个小标题 2—6个字)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
【7】第③自然段中,“我们对这些小小的蛋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拜,仿佛那是一种圣物。我们把这些鸟蛋当成圣物崇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母亲让我懂得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写“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而结尾却告诉读者“母亲不识字”,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原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般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格,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回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是指:________
“柔软”是指:________
【2】阅读短文,说说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分别能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写出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思考: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第⑩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本阅读
重庆高铁明起调价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从4月21日起。重庆高铁的车票价格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此次调价只涉及重庆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高铁(D字头)列车部分票价。
本次票价调整,对乘客有何利弊?有媒体以重庆北至北京高铁票价变化为例(如下表)指出,以后,同日同段旅程的高铁车次可能出现多档价格,旅客可认真比对后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车次。时间充裕的旅客,可以避开高峰时段,出行成本更低;而对出行时间更在意的旅客,就得多掏点钱。
“重庆北至北京”的列车时刻与价格变化:
媒体报道称,本次调价与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亏损不无关系。亏损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定价偏低,且明显低于同区段公路票价(如重庆至北京,公路运行8小时,栗价372元;高铁运行3.5小时,票价仅150元),不利于铁路运输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服务水平;也不利于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和充分竞争。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所删节改动)
【1】本次重庆高铁票价调整中,哪趟车的二等座降价幅度最大?( )
A.D3108
B.D7416
C.D7406
D.D2350
【2】本次调整,( ) 票价涨幅最高。
A.商务座
B.一等座
C.二等座.
D.无座
【3】相较而言.如果时间充裕,买哪个班次的几等座最划算?( )
A.D3108一等座
B.D7416 一等座
C.D2350-二等座
D.D7406二等座
【4】利用文中信息,谈谈你对本次票价调整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选文:
雷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条绸带闪闪发光,像一座七彩桥。人们赞叹:“这彩虹多么漂亮啊!”彩虹听了得意洋洋地说:“人们这样称赞我,看来我是这世界上最美的了。”
这时,森林里飞出了一只漂亮的孔雀,拖着五彩的长尾巴,在空中起舞。彩虹看见了,说:“嘿,我俩来比比美,怎么样?”孔雀摇摇头,说:“不,我没时间比美,我还要练习跳舞呢!”说完,孔雀就飞走了。
花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开放着,彩虹看见了,说:“你们来和我比比美,怎么样?”花儿们摇摇头,说:“我们不和你比美,我们还要忙着装扮美丽的大自然呢!”
彩虹四处张望,看见了一只五彩缤纷的蝴蝶,彩虹高兴极了,连忙说:“蝴蝶,你和我比比美吧!”蝴蝶说:“我正忙着采集花粉,哪有时间和你比美呀!”
彩虹决定把太阳叫出来,和她比个高低。就在这时,一道光从云缝中闪过,太阳把头探出云层,照亮了大地,人们再也找不到彩虹的影子了。
【1】我认为这个故事最合适的题目是( )
A. 《七彩桥》 B. 《骄傲的孔雀》 C. 《彩虹比美》
【2】读了故事,我知道彩虹一共有( )种颜色,很漂亮。
A. 7 B. 8 C. 9
【3】我知道彩虹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美,它们都不和彩虹比美的原因是(______)。
a. 它们害怕自己没有彩虹美丽。
b. 它们也认为美是一件值得到处夸耀的事情。
c. 它们还有比比美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4】我能根据故事内容填空。
孔雀________ 照亮大地
鲜花________ 采集花粉
蝴蝶________ 练习跳舞
太阳________ 装扮大自然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彩虹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彩虹说:“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水浒传(节选)
甲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xué,来回走,中间折回),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部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指招数):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武松醉打蒋门神》)
乙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酱油铺,威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漸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甲、乙两个文段都出自《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____。我国古代与《水浒传》齐名的长篇小说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描写方法上甲、乙两个文段都运用了______描写和____描写。乙文段除了上述两种描写方法外,还有____描写。乙文段中这种描写的作用在于突出鲁达性格中_____的特点。
【3】甲文段写武松打蒋门神用了两脚一拳,乙文段写鲁达打郑屠户用了三拳。写武松的“两脚一拳”,突出了一个“醉”字;写鲁达的三拳,作者除直接写打的动作外,还用了三个比喻,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用______的手法描写出鲁达痛打恶人的痛快淋漓。
14、写一写。
辨别方向
小松鼠迷路了。
松鼠妈妈把他找回家。妈妈说:“你要学会认方向。早上,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公公从西边落下;树叶密的一边是南,树叶稀的一边是北。”
小松鼠记住了妈妈的话,再也没有迷过路。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松鼠妈妈对小松鼠说了几句话,找出来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一选。
早上 西边 傍晚 东方
________,太阳从________升起。________,太阳从________落下。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送小王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带弟弟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1、写作。
题目:我和我的 (家乡、学校)
要求:(1)请在题目后面括号内选择一个内容填在题目的空缺处,写完整题目,然后作文;
(2)题目与正文之间不能留空行;
(3)字数在400字以上;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村镇(街道)名、校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