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濮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语境填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

  • 2、古诗词填空。

    (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中有句诗与上述句的“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2)中国诗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四季图:“两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_____”,那是明媚的春天;“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是热情的夏天;“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那是深邃的秋天,“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那是静谧的冬天。

  • 3、多音字组词。

          sù ________

    宿  xiù ________

         xiǔ ________

  • 4、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5、补全下列成语

    1.愚不_____ 语重_____ _____褴褛 _____十色

    2.纵横_____ 别出_____ _____欲出 _____窥豹

    3.异想_____ 耐人_____ _____之年 _____而降

    4.万紫_____ 笑容_____ _____缤纷 _____所长

    5.栩栩_____ 大饱_____ _____皆是 _____众长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歌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④离伤:离别的伤感。⑤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

    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

    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

    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

    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méi

    (1)君看一叶舟,出没_____风波里。

    (2)小明今天没____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shì

    (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____的。

    (4)他似_____乎有一点不高兴。

    dàn   tán

    (5)一个弹____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6)他弹____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1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1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  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  看到这片废墟  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太晚了  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  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  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请你用比较简炼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给文中的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

    3文中哪一处的句子让你最受感动,请你用 线画出来,并写出你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一小段话,改为用转述的形式来说。

    阿曼达对爸爸说: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此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一句话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本文在写法上,哪一点最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学会合作》是一篇 ( )

    A、剧本  B、演讲稿  C、新闻

     

  • 12、阅读一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注]王勃:唐朝著名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1、读第三自然段,把其中的成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先后顺序把文中的两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爽朗(   ) 浮现(   ) 会意(   ) 慈爱(   )

      4、解释下列词义。

      ①疾言厉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少年气盛: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首尾呼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6、理解题目后生可畏在文章里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1)“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在文中指:

      ①“这一类的年轻人( )    所有晚辈( )

      ③美国的智力超常儿童( )     王勃( )

      (2)“是敬畏,不可低估、轻视的意思。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

      ②“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

      ③“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 )

    (3)这篇文章说明:

      ①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②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③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7、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8、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篇文章最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选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

    3本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挪树

    院子里那株蜡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的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   )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蜡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原本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蜡梅啊!它的根须深深地在地下(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得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蜡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蜡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蜡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蜡梅的呻吟。蜡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蜡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蜡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蜡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衰弱   舒展 B.衰败   蔓延

    C.衰败   舒展 D.衰弱   蔓延

    2“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④莫,不要。文中加点的词语“漫不经心”的“漫”意思是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

    A.紧张、担忧 B.平静、舒缓

    C.欣喜、激动 D.迫切、得意

    4文中有两处引用了古诗句,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在本文中的含义。

    (1)“零落成泥碾作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蜡梅吗?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一个小孩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1)冯至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来教我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当你得到父母疼爱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们付出的辛苦吗?我们常常忽略了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现在,让我们把那极为珍贵的东西找回来吧!请以“爱”为主题,用一两件事写写爸爸或妈妈对你付出的爱。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表达真情实感。③用具体事例来讲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