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开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ruì chú guì chōu tì suàn bàn chuī shì guàng jiē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以上所填汉字中,属于三拼音节的是________,属于整体认读音节的是_______

  • 2、读诗句,猜花名。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______

    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______

    3.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______

    4.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______

  • 3、填一填。

    你怎么不去吃饭______

    这些玩具______,都是妈妈给我买的。

  • 4、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1_____________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2_____________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知时节,(   )(   ),润物细(   )

    2.(   ),入日;渴,(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未至,(   )。弃其杖,(   )。本文选自《 》,这是一篇(   )故事。

    3.渭城朝雨浥轻尘,(   )(   ),西出阳关(   )。 

    4.(   )西辞黄鹤楼,(   )(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请分析诗歌的三、四句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除了写春景外,还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渔家傲·秋思》,体会不同的军旅情怀。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2①“风景异”中“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②戍守边塞的士兵与“秋雁”的不同之处是______

    A.秋雁能飞翔空中,士兵却只能守在陆地

    B.秋雁能离开边塞南飞,士兵却不能归乡

    3以下不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所体现出的情感的一项是(   )

    A.思乡 B.哀婉 C.忧心 D.爱国

    4“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泪”是为(   )而流。

    A.边塞的艰苦 B.不平遭遇 C.羌笛的曲声 D.壮志难酬,归期无望

    5请你将以下军旅诗句补充完整。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检测台

    济南的秋天(节选)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的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2第一自然段写了济南怎样的特征?用 3 个词概括。(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为济南的秋天,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写夏天的瑞士与春天的西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济南秋天的山的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图书馆办证须知

    办证: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军人证、护照等)均可办理读者证;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申办读者证需持户口簿或由其监护人持身份证办理。

    办证步骤:

    ①请读者凭有效证件领取申请表,按实际情况填写完整的个人资料(外地和外籍读者需填写本地住址及电话),并选择需开通的读者证功能。

    ②请于一楼总服务台办理登记手续并交付办证费用,领取读者证。

    读者证类型一览表

    借阅类型

    权限

    押金

    1级

    总书价不超过100元,可借图书3册。

    50元

    2级

    总书价不超过200元,可借图书5册。

    100元

    3级

    总书价不超过400元,可借图书10册。

    200元

    4级

    总书价不超过600元,可借图书15册。

    300元

    以上4种类型

    均可通过互联网使用本馆海量数字资源,浏览和下载专业资料。可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资源(外网2小时,内网2小时,外网需18周岁以上方可使用)。

    免费

    【1】如果你独自到这个图书馆办理读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 )

    A.小区出入证

    B.军人证

    C.户口薄

    D.地铁乘车证

    【2】班主任王老师想借阅14本书,总书价超过了400元,他需要办理( )级读者证才可以借阅。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3】只要你办理了图书馆任意一种读者证,就可以享受下面( )种服务。

    A.可通过互联网使用本馆海量数字资源,浏览和下载专业资料。

    B.可不限时间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内网和外网资源。

    C.可不限时间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内网资源。

    D.可不限时间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外网资源。

    【4】如果你是图书馆的志愿者,一位成年外籍人士向你咨询如何办理读者证,你该怎样向他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狐狸和猴子

    河中央有一个土墩,墩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大桃子。

    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

    猴子想吃桃子,可是也过不了河。

    狐狸便和猴子商量,一同想办法架桥过去,摘下桃子各分一半。

    狐狸和猴子一同花了很大力气,扛来一根木头,从这边架到河中央的土墩上,成了一座独木桥。这座桥太窄了,它们不能同时过去。

    让我走过去,你再过去吧!狐狸对猴子说。

    狐狸走过去了。狐狸想独自吃桃子,便故意把木头推到河里去。

    猴子,请你回去吧!狐狸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你没有口福吃桃子。

    猴子非常生气,可是它马上也笑了起来说: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但是你永远回不来啦!

    狐狸听了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猴子说:猴子大哥,我们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办法让我回去吧!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

    【1】“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是因为(    

    A.猴子没有吃到桃子,很生气。

    B.看着狐狸吃桃子,只得无可奈何地走了。

    C.它知道不能和狐狸这样的坏人交朋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短文中的狐狸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⑤段中加点的“忽略”一词的意思,并体会这个词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⑤至⑨自然段讲了这个特殊孩子的两件事,一件是__________,另一件是__________,其中第_______事写得很详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6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1)说说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至少找出一处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写出你的理解。(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二月二龙抬头

    每年二月二这天,民间习俗丰富多彩。基本的有上香,敬供,舞龙仪式,祝贺冬眠的龙王醒来抬头。有用灶灰在地面上画一条龙,或用灶灰从院门口撒上灰线,一直到厨房围绕水缸转一圈,俗称引龙,也叫迎龙。迎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一是起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吃的方面,也有很多讲究。各地普遍都把食品的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在襄阳地区,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含意是是去掉旧的晦气,新的一年百病不生,顺顺溜溜。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性命,则兹事体大,也就马虎不得了。

    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但不论哪种方式和活动,均围绕着对龙神的信仰展开,寄托着先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1】文中写了三个禁忌分别是什么?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个?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二月二龙抬头”这样的龙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龙神信仰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将这些风俗全部传承下去。

    B.龙神信仰源于古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企盼,也可以作为现代人的美好寄托。

    C.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龙神信仰对于我们来说毫无意义,应该摒弃。

    D.龙神信仰中的“思旧”是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现在的我们不必具有“思旧”情怀。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刚开始,我感到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古人的花纹,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构思出更美的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这时竟然如同蝴蝶般向我纷飞而来。终于,我茅塞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

    1解释词语。 

    ①茅塞顿开:________

    ②迫不及待: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自己制作青花,开始时头脑________,后来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向”________,终于”________,这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属于________的青花。

    3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 16、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 17、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 19、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24分)

    题目: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2)写出真情实感,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字迹要清晰工整;

    (3)如果要在作文中写校名,人名请用ⅹⅹ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