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揭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鲁滨逊在荒岛上用zhà lán____围起了一个小小的住所,过着jì mò____的生活,没有人跟他liáo tiān____,他的内心很kǒng jù____,常常担心被xí jī____,生活非常 liáng___

  • 2、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____________       小扣: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____________       红杏: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下面一段对话中,填写上合适的名言警句。

    老师问我们几位同学:“你们的学习一直很优秀,有什么诀窍吗?”

    小东说:“‘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要多动手,多实践。”

    晓南说:“‘要像古人说的,_________之,__________之,__________之,_________之,笃行之’。”

    我说:“要有恒心,学会坚持‘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

    李西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学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老师说:“你们各有各的办法,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____不同 万不________ ____堂大____

    ________________分文 两________ ________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 5、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

    (2)《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论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个观点。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_________,又剩些什么呢?”读着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我想到了一句与时间有关的名言:____________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______________”来解读。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不能停步,要“苟日新,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2)浑: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所受的磨炼,其实象征着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 8、课外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四时_______,从画 的诗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_____季。

    2此诗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 对偶   B. 比喻   C. 拟人   D. 夸张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映日/荷花//样红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来上的酒杯递給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1这一段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在《三国演义》中,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常借用与他相关的一个事件,形容失利的局面或比喻陷入绝境,这个事件是: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单的五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羽战胜而归,故事本可到此为止,可作者又写“杯中的酒还没凉”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顾整篇故事,点评一下这段选文中的关羽。再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情节试着对关羽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大国利器——东方红3号

    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的足丝织成的,喷的香水是海产植物经过蒸馏制成的,睡的床是用最柔软的大叶藻做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以他超凡的想象力激发了人类对深远海探索的热情,自此,人类对深远海的探索就从未止步。2019年年底,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东方红3号海洋科考船实现了对西太平洋P1断面的海洋探测,为中国尽快加入全球海洋船载水文调查计划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深远海海洋科考船建设又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我”的亲兄弟“东方红2号”比起来,“我”实在算是个安静的“美男子”。“我”的身上装满了精密探测仪器,这些仪器设备越是精密就越显娇贵,受不得太过嘈杂的声音干扰。与此同时,恶劣的噪声污染也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良的环境体验,影响他们的休息和作业。因此,为了让“我”做一个安静的“关男子”,设计者用心良苦地做了系统的全船减振降噪分析和优化设计,对主要噪声源进行了分析验证并在出厂验收测试试验中进行了严格的单项验收。检验结果更是显示全船噪声最低的舱室实测噪声仅为38.9分贝。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该舱室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0类标准(最高标准),即相当于冰箱运转时发出的嗡嗡声。也就是说,当“我”在大海里自由驰骋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都感觉不到。“我”也因此获得了船舶水下噪声最高等级——静音科考级证书,这标志者“我”在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控制方面达到国际最高标准,也是世界上获得这一等级证书中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以前,“我”在海上孤独地漂泊着,跟外界联系主要靠卫星电话,导致大家对“我”的辨识度不是那么高。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随身携带着双万兆核心的科考数据网络系统,通过VSAT卫星通信技术实现了同陆上“兄弟姐妹”间数据的实时互通互传,保证了信息的共享和分析的即时性。VSAT全称为甚小口径卫星终端站,又称为个人地球站或者卫星小数据站,它的天线口径小,通常只有1.2~2.4米。有了该卫星系统的助力,“我”可以随时跟家人联系,拍海景照、发朋友圈、刷微博都不是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设备,这些设备就像全科医生一样可以对海洋进行大尺度、广空间的综合性诊断,让海洋更透明、更健康。比如,“我”的首部区域安装有两套高分辨率中浅水和全海深多波束声学设备,该系统就像照相机一样,可以清晰拍下海底的地形地貌。同时,它也为浮标、潜标的成功布放提供了精准的地形参考。“我”已完全具备深海探测能力,马里亚纳海沟也将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目前世界海洋综合科考船正处于推陈出新的关键历史时期,将来新一代的海洋科考船将在智能化、极地科考、空间站的建设等方面继续发力,正可谓未来可期!

    【1】之前东方红3号辨识度不高的原因是它与外界联系主要依靠(              

    A.卫星电话

    B.科考数据网络系统

    C.VSAT卫星通信技术

    D.信息的共享和分析

    【2】短文开头提到小说《海底两万里》的作用是(              

    A.让人了解小说,知道衣服、香水和床的制作材料都是来自大海,吸引人们阅读

    B.让人明白了儒勒·凡尔纳以他超凡的想象力让人类开始对深远海进行探索

    C.强调从小说《海底两万里》诞生之后,人类对深远海的探索就从未止步

    D.借用小说《海底两万里》里的内容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东方红3号

    【3】东方红3号要做个安静的“美男子”,最重要的原因是(              

    A.精密探测仪器越精密就越娇贵,受不得太过嘈杂的声音干扰

    B.恶劣的水污染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良体验,影响他们的休息和作业

    C.设计者用心良苦地做了系统的全船减振降噪分析和优化设计

    D.在大海里自由驰骋时,让水下20米以外的鱼都感觉不到

    【4】请简要概括东方红3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中一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下第一关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派大将蒙恬把春秋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连起来,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以后的两千年间,修筑长城的活动从未停止过。

      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事实上并不在秦代修筑的长城上,而是在明代修筑的长城上。明代帝王修筑长城,两百多年间几乎没有停止过。其工程之浩大,防御之坚固,均超过了秦始皇时代。尤其是东北女真族强大起来之后,在长城东部的山海关也就更为重要了。

      山海关也称榆关,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与辽宁省接界。此地倚山临海,地势非常险峻,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关的北面崇山峻岭,气势森然,长城从山上蜿蜒而下,与关城相连。在关城的东面还有一段长城(秦朝时长城的东端直达碣石山),一直伸向渤海。关城为四方形,周围8里多,东南西北4个关门:东门叫“镇东”,西门叫“迎恩”,南门叫“望洋”,北门叫“威远”。在关城的外面,有护城河,4个关门上都有城楼,东门城楼上有一块“天下第一关”的匾额,每字高达1.6米。城楼有两层,东、南、北三面共有68个箭窗。登上城楼,可以东观大海,北望长城,千里江山,尽收眼底。

      说起这“天下第一关”的匾额,过去有人误传是晋代王羲之所书,这真是一个大笑话,明代造的城楼,怎么会由晋代人书写匾额呢?其实这块匾额是明代成化进士萧显的墨迹,字体浑厚雄豪,与山海关的气势十分契合。站在这山海关上,回顾历史,你一定也会感慨万千吧!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靠着山对着海。________

    ②形容山又高又险。________

    2判断正误。 

    ①山海关修筑在秦代的长城上。_______

    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为晋代王羲之所书。______

    3读完短文,你有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好奇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事例。

    【3】填写近义词。

    (1)司空见惯——______ (2)五彩缤纷——______

    【4】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所发现的人。

    B.“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C.“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D.“浮光掠影”批判了看问题肤浅,认知也肤浅的人。

    【5】读文中画“   ”的句子,根据句式和短文主旨,仿写句子。

    如果你不想你的_____,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______

  • 13、课外阅读。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短文,说说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述“成”与“功”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地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快乐的光明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地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地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把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上述片段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3读这三个自然段,联系上文,回答问题。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从中你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有什么话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1.我真的已经长大了 2.其实我还没有长大

    要求:1.从上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2.注意观点明确,按一定顺序写清楚、写具体。

    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文面整洁。(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