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了《手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大拇指和食指是最厉害的,其他手指都没什么用。

    B.《杨氏之子》这篇课文记叙了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反驳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的故事,体现了杨氏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特点。

    C.《手指》的作者是丰子恺,他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D.《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

  • 2、白:A.无代价;无报偿。B.说明。C.清楚;明白。D.光亮;明亮。

    (1)妈妈的话像是在表。(  )

    (2)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  )

    (3)只要身上有白点,刷不要钱。(  )

    (4)“赵小龙事件”终于真相大。(  )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B.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C.金文是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丰碑》中军需处长是个_________的人。 

    2.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____,透过无边的____,我仿佛看见了一条_______,这条大路一直通向______陕北。

  • 5、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____妙用   神机___算  一饮而___ 请勿自____

    自言自_______蹲身 喜不____胜 抓耳___

    (1)与“阴谋诡计”感情色彩相反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

    (2)当你做了这件事,心里非常高兴时,可以用上_____这个词语。

    (3)你对这道题不会做,心里很焦急而也没有的样子时,我们可以用______来形容。

    (4)当我看到桌子上有一盒饮料,我拿起______

  • 6、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伏——________ ________

    革——________ ________

    库——________ ________

    召——________ ________

    章——________ ________

    正——________ ________

  • 7、读句子,完成练习。

    (1)读句子,猜年龄。

    小宝尚在襁褓之中,姐姐已是及笄之年,爸爸正值不惑之年,爷爷已进古稀,曾祖父已在耄耋之年,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小宝:_____ 姐姐:__爸爸:____

    爷爷:____曾祖父:____

    (2)读句子,学写法。

    ①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②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这两句话描写了孩子所面临的危险境地,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填序号)

    句①:____ 句②:_____

    A.反面说出结果 B.正面描写动作    C.侧面烘托

  • 8、反义词

    广阔——______ 夸大——______ 平凡——______

    冰凉——______ 爱惜——______ 训斥——______

    清白——______ 秀气——______ 衰老——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桥

    ①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②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③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④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xié)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⑤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1第1自然段中的“网布”形象地写出了(  )。

    A.河多 B.桥多

    C.小河密密麻麻、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的情状

    2本文的体裁是____,本文的线索是____

    A.说明文         B.散文

    C.桥的造型多     D.怀念、赞美故乡的桥的思想感情

    3文中第④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这段话中,作者分别写了(   )(   )(   )三方面内容。 

    A.小桥命名的来历多 B.小桥上的诗句多

    C.雕刻桥名的字体各不相同   D.桥的名字还有很多故事

    4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____

    ②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____

    ③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____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5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乡的桥不但造型千姿百态,名称也美极了。

    B.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C.作者家乡的桥很多是新建的水泥桥。

  • 10、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我不要转学!我不要!”弟弟像一个复读机似的不停地重复着,气急败坏,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下来,连书包都被打湿了。他气鼓鼓地跑进房间,“砰”的一声,把门重重地关上,还反锁了。透过窗户,我们看到弟弟在床上滚来滚去。他扔枕头,踢被子,面目狰狞。桌子上的台灯被他狠狠地摔在地上,灯泡碎了,玻璃碴子落了一地。这只满脸泪水的小怪兽,甚至在使劲地撕扯着床单。整张床,整个房间,一片狼藉。

    1这个片段表现的场景是:他________了。

    2片段主要通过弟弟的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他当时的表现。

    3用“   ”画一处在写法上值得学习的地方,之所以画这一处,是因为你从中能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容孩子可爱的词语,在这里用在蜜蜂身上,体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_______和自己______的心情。

    (2)这句话写出了蜜蜂的_____

    A.习性   B.样子   C.样子和姿态

    3作者笔下的蜜蜂是那么可爱,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说说下面的词语的意思。

    (1)再不回头: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是怎样猜测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含义的?严监生的反应又是怎样的?根据课文选段,完成表格。

     

    猜测的内容

    严监生的反应

    大侄子

    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_______

    二侄子

    _______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

    ________

    ________

     

     

    3对选段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写几个侄子和奶妈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B.写严监生主要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颈部和手的动作。

    C.“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和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都属于细节描写。

  • 13、课外阅读。

    张大力

    冯骥才

    ①张大力,原名张金璧,津门一员赳(jiū)赵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③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④可是,打石锁撂(liào)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qiào)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⑤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⑥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⑦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⑧谁料聚合成的老师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⑨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⑩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填空。

    (1)“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写出了张大力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力______________

    (3)“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这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的张大力。

    2张大力力大无比,文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请你各摘抄一处。

    正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4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5“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聚合成的老板把石锁牢牢地固定在门口。

    B.仅仅说明聚合成门口这把石锁坚实耐用,与人物描写无关。

    C.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聚合成门口这把石锁之重,侧面体现了张大力力大没边。

    6请你概括文中的张大力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着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的某一特点。(要求: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语段阅读。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   )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   )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在括号里填上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

    2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重复使用了六个“闪”字,是否能换成“躲”“跑”等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武松有什么看法,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句式,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其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wǎn)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yān)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查字典填空。

    “临”字的音序是_____,音节是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到,来;②换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文中“莅临”的“临”取第______种解释。

    2照样子,写词语。

    (1)乐呵呵(ABB式)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东倒西歪(含反义词)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规规矩矩(AABB式)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文章叙写了三位老师的不同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特点

    对“我”的影响

    小学时的班主任

    不怒自威的军人

    (1)____________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

    (2)_____________

    让“我们”学会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

    忧郁的诗人

    (3)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⑤段描绘老师女儿,并没有写老师,有人说多余了,应该删掉,你认为应不应该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这句话是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加点词语在本句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是在解读师生之间的关系,根据你平时的经历及本文的讲述,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灯祭》片段,回答问题。

      虽然做这样一盏灯总要花上一些工夫,但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在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就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得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了。

    还真顾家呀。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篷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

    1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符合心意,感到满意。(       )

    (2)繁荣 兴旺。(           )

    2选文中的笑吟吟打趣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一自然段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cháo zhāo) 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jiān jiàn)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qiè zhì)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oo我进去o我进去oo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jié jiē)。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圈出文中括号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在文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3】圈出文中画线句里描写石猴动作的词。想一想:这些词语写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

             

  • 19、根据选段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   )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    )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名著《__________》中的人物,作者是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3】选文中把__________比作“一棵树”。

    【4】选段主要采用________描写刻画人物。重点描绘了祥子的脸,把一个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直述句和转述句互换。

    1.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金花狠狠地说: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楚国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奎琳对司令官先生说,她可不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你选择你欣赏的美景来写一下吧!要求语句通顺,书写认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