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青岛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中“夫”的正确解释是(  )

    A.丈夫

    B.成年男子

    C.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可以用(  )这句名言来概括。

    A.团结就是力量 B.天才在于勤奋

  • 3、被人们称“天府之国”的是我国________省(  )

    A.四川 B.湖南 C.浙江 D.云南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5、请你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珠联________

    喜不自________

    来者不________

     

     

  • 6、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汉字,讲解员请大家来玩猜字谜游戏,请你从下面的讲解语段中总结规律,并写出下列字谜游戏的谜底。

    有一种特别的字谜游戏,其特点是通过两个汉字组成部分的差异,来暗示一个成语。例如:“奏”→“春”,谜底是“偷天换日”;“波”→“破”,谜底是“水落石出”;“湍”→“而”,谜底是“山穷水尽”……

    (1)杞→休( )               (2)忽→吻( )

    (3)做→文( )               (4)痛→捅( )

  • 7、看拼音写词语。

    tǔ fěi                     bēng dài                    shěn shì                     shī xíng                   chàn dǒu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yóu zhōng              nǐ dìng                  bēn fù                    yí liú                    duàn l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 情不_____)(_____   _____尽脑_____

    _____)(_____做声   随心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艰苦_____)(_____   _____)(_____交叉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观察下面的图书广告宣传画,回答问题。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______________》。

    2.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________,“75%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

    18.91

    98.85

     

    2018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

    8951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44万人

    /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

    50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

    7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1你从两张调查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个与读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你最喜欢的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________的身份希望_________;然后以_______的身份决定________

    【2】毛主席做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 12、阅读叙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而惟一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的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四百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于是哥哥劝他说:“在家里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②他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而囊中羞涩的他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和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④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几套练习曲,渴望得到更多、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只有向哥哥提出了(请求  哀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几十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练习吧!何况,那么(昂贵 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⑤又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而哀怨的曲子,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旋转,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音乐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深为其悲,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足以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⑥少年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终于如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⑦曾经有人问他,是什么支持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说:“是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了。

    1用“/”画去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2分)

    2文中第⑤段空缺的横线上,应填句子的排比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2分)

     

    (1)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有对身世坎坷的感叹

    (3)有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4)有对遭遇挫折的哀伤

    3短文写的是近代奏鸣曲奠基者巴赫的故事。照样子,从短文中选择词语概括他学习音乐的主要事例。(3分)

    第①段:生活艰苦,热爱音乐。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不愿就此放弃,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四处拜师,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少年走过艰苦的岁月,说说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猴王出世(节选)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暝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个个欢喜”运用________描写,表现了众猴因找到水帘洞而喜出望外的心情。“蹲”运用________描写,表现出石猴准备进洞前的动态。

    【2】文中画线句子中“跳过”“抢”“占”“夺”“搬”“移”等动词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众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这句主要告诉我们(  )

    A.美猴王名称的由来

    B.石猴高登王位

    【4】用自己的话说说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 14、语段阅读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1本文段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段突出了梅雨潭______的特点,为了突出此特点,作者描写了其他几处景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表现了四处景观“绿”的特点。

    B.反衬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C.表现作者游览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景色。

  • 15、阅读短文。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写的《________》,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就像________。蝉叫了,就像________。喜鹊飞来了,就像_________

    3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读课文《军神》,课文理解我能行。

    一会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人受得了吗?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手术中,一向镇静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

    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被抓破了。

    【1】刘伯承做手术时,从“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 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是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连他那紧张的双手也“微微颤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刘伯承是个“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juān jiān)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duān diàn)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jiāo  jiǎo)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照样子,写词语

    例:笑嘻嘻(ABB)            

    例:飘飘摇摇(AABB)             

    例:各式各样(ABAC)          

    3“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三)《花的勇气》(12分)

    ①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②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③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④“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⑤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⑥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

    ⑦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⑧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⑧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本文作者在维也纳旅行期间,经历了数次情感变化,请你将正确的代表情感变化顺序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惊奇 ②失望 ③震撼 ④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3分)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_________________

      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高耸陡峭 _________________

      坚强而不可动摇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看窗外——”和“去看吧——你的花”两句中破折号所代表的意思相同。

    B.“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作者的猜测是正确的,因为“我”当时还没见到群花开放,小吕确实为“我”感到遗憾和失望。

    C.“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句话呼应标题,深化文章主旨,是全文的中心句。

    D.文章第七自然段中写到窗外的颜色,“白色”、“黄色”、“紫色”三个词可以任意调换顺序。

    4作者称赞“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这“气魄”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本文标题“花的勇气”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呜。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占领了597.9高地   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屡次:______________

    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

    【3】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部队接到夺取高地的任务→( )( )

    【4】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个任务”指什么任务?从“坚定”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想一想,此时的黄继光心里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站起来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对少先队员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改为肯定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你和我去老师那儿。(改为祈使句)

     

     

  • 2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搜集关于故宫的资料,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一下故宫。

    要求:①结合材料,题目自拟。②文章要做到详略得当。③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得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