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曲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每组词语的加点字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重 得兔

    B. 溺而不

    C. 情不自

    D. 株待兔

  • 2、对“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以肯定的语气反驳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B.杨氏之子用孔君平的逻辑,推理出孔雀是孔君平家的禽鸟。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尝识 桅杆 胸有成竹 磨拳擦掌

    B.瞄准 船梢 跃跃欲试 出谋画策

    C.象貌 遮掩 风平浪净 心惊胆战

    D.屏障 渺小 养尊处优 一针见血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为加线字注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5、依据课文回答问题

    1)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写字不仅要动笔,还要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①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释心领神会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解释词语。

    1.庞然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囊妙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读句子,写字词。

    (1)师fu____提着一tǒnɡ____jiānɡ____,看着曹小三发zhènɡ____shǎ____的样子,笑了。

    (2)小林zhànɡ____着自己机灵,喜欢和别人摔jiāo____、掰手wàn____,总想着qī fu______别人,结果被人教训了一顿。

    (3)严jiàn____hóu lonɡ______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五个zhí____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 8、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彭总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________

    (2)主席仰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________

    (3)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________

    (4)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样的神情。________

    (5)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②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③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④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⑤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⑥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短文通过写秋悄悄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秋的___________感情。

    2(1)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

    3展开你的想象,秋还能走进哪里?仿照文章第3自然段的写法,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处,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秋悄悄走来,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景色的诗句,请你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外对比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

    1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五指中的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描写食指姿态的句子画上“  ”,并概括食指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_____________

    4这个指头又令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最后的时刻

    ①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②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③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④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⑤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于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⑥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⑦“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中、牙刷收拾在一个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⑧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⑨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⑩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文中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梳理文章内容,完成示意图。

    【2】题目“最后的时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请用横线画出至少二句。

    【3】第②段画曲线的句子通过对江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她面对敌人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⑤段,想一想,江姐当时心里会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段在朗读时,用( )的语调更能表达江姐的情感。

    A.低沉悲伤

    B.舒缓轻快

    C.高昂深情

  • 12、阅读

    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难怪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要插在门上,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爬到房顶上揭瓦玩,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我相信,老北京的小孩子,没有一个没干过上房揭瓦这样调皮的事。

    那时,我刚上小学,开始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上房揭瓦。我们住的四合院的东跨院,有一个公共厕所,厕所的后山墙不高,我们就从那里爬上房顶,弓着腰,猫似的在房顶上四处乱窜,故意踩得瓦噼啪直响,常常会有邻居大妈大婶从屋里跑出来,指着房顶大骂:哪个小兔崽子,把房踩漏了,留神我拿鞋底子抽你!她们骂我们的时候,我们早都踩着鱼鳞瓦跑远,跳到另一座房顶上了。

    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了一面坡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了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漫长的日子过去之后,大院里有的老房漏雨,房顶的鱼鳞瓦换成波浪状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坡顶,说实在的,都赶不上鱼鳞瓦,不仅质量不如,一下大雨接着漏,也不如鱼鳞瓦好看。少了鱼鳞瓦的房顶,就如同人的头顶斑秃一般,即使戴上颜色鲜艳的新式帽子,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前些天,路过童年住过的那条老街,正赶上那里拆迁,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装满了一汽车的挎斗,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也呈鱼鳞状。那可都是前清时候就有的鱼鳞瓦呀,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结实,那样好看。又有谁知道,在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那么多童年的游戏呢!

    【1】鱼鳞瓦的特点有(               )(多选题)

    A.灰色

    B.单片不易碎

    C.低矮沉稳

    D.铺在一起很结实

    【2】本文第1自然段把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和鱼鳞瓦做对比,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第3、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鱼鳞状的灰瓦顶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

    B.“我们”爬到房顶上揭瓦玩,惹得邻居大妈大婶大骂

    C.人们在屋顶上晒东西

    D.“我们”在房顶上玩耍

    【4】本文以“鱼鳞瓦”为题,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来写老北京的众多习俗和儿童游戏?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说说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限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金色的沙子

    我的女儿莫尼卡喜欢玩沙子,每天下午,她都要和小伙伴们去社区公园的沙池玩。近来我发现,她每次去玩时都要带上家里的红水桶。莫尼卡才7岁,用这样的大桶提沙子肯定会很吃力,我曾好几次建议她换只小一点的桶,她却依然愿意提着大桶去玩。

    那是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我打理好庭院里的花草,决定去公园看看莫尼卡。傍晚的公园显得安谧宁静,夕阳的柔光给一排排高大的榉木笼上薄纱。远远地我就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沙池里嬉戏,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和彩色秋千一起荡漾着,接着我便看到了那只鲜红的桶,旁边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专心致志地往桶里装着沙。我走过去说:“莫尼卡,你怎么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呢?装这么多沙子做什么呀?”莫尼卡仰起粘着沙粒的汗涔涔的小脸,有些吃惊地问:“妈妈,您怎么来啦?”我笑着说□快别这么弄了□去和萨拉她们一块玩吧□□不行呀□莫尼卡摇摇头又继续装起沙子来□雷德也很想玩沙子□我要和他一起玩□“雷德是谁呀?”我饶有兴致地问,“你让他过来啊。”“喏,他在那儿!”

    我顺着莫尼卡指的方向望去,看到花坛那边有个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妈妈,雷德真的好想玩沙子呢,可是他只有一只脚……”莫尼卡的声音低了下去。我帮莫尼卡把沙桶提到雷德面前,这个有着浅棕卷发、蔚蓝眼睛的孩子略显羞涩地对我说:“阿姨,您的莫尼卡就像天使一样,她每天都帮我造一个沙池呢!”说着他弯下身子去捧沙子,把自己唯一的苍白瘦弱的脚探进沙子里。他的脸上有花朵绽放般的欣喜与兴奋。

    夕阳动人的光泽下,细细的沙子在两个孩子天籁般的笑声里,宛若跳跃的、金色的水花。

    1在短文中的方框内加上标点。

    2短文开头写七岁的莫尼卡拿大桶提沙子的反常行为是为了( )

    A.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B.交代事情的起因,为下文做铺垫。

    C.突出莫尼卡的与众不同,她年纪虽小,但力气很大。

    D.突出莫尼卡非常喜欢玩沙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把它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下面的事例说明了莫尼卡的什么特点?写在括号里。

    (1)每天下午,莫尼卡都要和小伙伴们去社区公园的沙池玩。_______

    (2)她每天用一个大桶吃力地提沙子,为雷德造一个沙池。_______

    (3)关心残疾的雷德,主动给他送去快乐。_______

    5对于题目“金色的沙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是傍晚,夕阳照在沙子上,所以是金色的。

    B.本身沙子就是黄色的,颜色接近金色。

    C.金色的不只是沙子,还包含了孩子一颗乐于助人的金子般可贵的心。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汗珠滚滚”“汗如雨下”都是形容_______________。沃克医生“汗珠滚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病人“汗如雨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①,试从表达效果上分析“一刀刀”在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②,这句话是对沃克医生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沃克医生______________的心理。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沃克医生此时内心想法的一项是_________

    A.这个人具有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品质,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B.这个人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与众不同,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C.这个人的意志远远地超过一般军人,是一个神一样的人。

    D.这个人具有超人的能力,他一定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战无不胜。

    【4】读了本文,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赞美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叫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头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比,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般。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沉迷其间,无法自拔。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的享受。

    就这样,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订许多份书报杂志,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写书看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拓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日趋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

    (2)饥不择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溜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写书人的艰苦路程”在文中体现在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文章第3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

    A.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父亲的冷漠。

    B.以母亲到处为“我”借书来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C.以母亲到处借书都供不上“我”看,衬托“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情景。

    D.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5】写出一句关于书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理解。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__________

    (2)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C.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字,“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D.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3“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这一句中提炼一个短语填在横线上。完成2013年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标语:“书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的未雨绸缪。”

    4选文第二自然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根据你的想象和联想把下列几个字分类。

    鸟  固  虎  采  转  看 

    象形字:_______________会意字:______________

    形声字: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教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1这段话总共有几句?主要写了骆驼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学习骆驼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庄湖色

    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园林之一。她虽然名为山庄,规模却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而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悟 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趣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更富牵襟扯裾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zhé)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她,她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 引诱)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镇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等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晴。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 倾泻)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吸引,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把文中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用“/”画去。

    【2】短文采用先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由美丽动人的山庄全貌转而写到迷人的塞湖风光,对塞湖奇观进行了细致描绘。

    【3】文中画线句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作者把“她”比作了__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分析句子,回答问题。

    (1)“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这句话写出了湖水的_____(动态 静态)美,读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资料显示,福州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100个男生中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中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肥胖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为降低肥胖率,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分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②要加强锻炼。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消耗的是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择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减肥、健身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图2

    1(提取信息)材料一中可以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的句子是(   )

    A.福州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100个男生中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

    B.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C.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D.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择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

    2(品析句子)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的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3(提取信息)专家指出,每顿饭以吃_____饱为宜。( )

    A.八九分 B.七八分 C.六七分 D.五六分

    4(分析判断)根据两则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B.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C.走路不属于消耗性较大的运动。

    D.因运动初期消耗的是体内的糖类,只用较短时间的运动就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5(语言运用)如果让你给材料二中第二幅图中的小男孩提个建议,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很久十余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的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人们保护环境。 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天地

    题目:一次 的实验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作文内容要具体,条理要清晰,中心要突出,语句要通顺,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