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抚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 )。

    A. 五言律诗 B. 五言绝句

    C. 七言律诗 D. 七言绝句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遭殃 汤园 局促 一丝不苟

    B.傲漫 勇猛 戒指 临危不惧

    C.窟窿 脸颊 预备 焦躁不安

    D.和蔼 悲戚 呼焕 镇定自若

  • 3、下列错乱的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到了雨季,这种树就生出一些枝条和心形的叶片。

    ②所以,人们叫它瓶子树。

    ③在南美洲的高原上,生长着一种高大、奇特的树。

    ④雨季一过,绿叶纷纷败落,红花纷纷开放。

    ⑤这时,一棵棵树就像插满红花的大花瓶。

    A.③①⑤④②

    B.③②④⑤①

    C.③①④⑤②

    D.③⑤①④②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在毛主席的心里,自己的儿子也是一名普通的军人,所以不能搞______

    (2)一向______的沃克医生,这次虽不至于手忙脚乱,但双手也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

    (3)沃克医生的脸上不再严肃,浮出______的神情。

    (4)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______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 5、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毫不( )。不管怎么( ),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

    (1)___________________,  吾将上下而求索。

    (2)九曲黄河万里沙, __________________

    (3)天连碧水碧连天,___________________

     

    (4)如用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拼写小擂台。多音字组词。

    大 dà(   )   埋 mái(   )   吓 xià(   )

    dài(   )   mán(   ) hè(   )

     

  • 7、辨字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8、结合语境写字词。

    1.他说话前后máo dùn______,被同桌瞪了一眼。

    2.一sōu___轮船在大海上háng___行。一只猴子用尾巴gōu___着栏杆倒挂着,时而龇牙liě____dòu____男孩,时而吓____男孩。一旁的叔叔非常愤怒,便举枪miáo____准猴子,猴子吓得连忙逃走了。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A.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B.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画“﹏﹏”的句子中“样样都有”写出了昆虫的种类_________,由此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段主要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你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中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可以看出“我”其实不是在帮祖父干活,而是在__________。祖父看到“我”留着狗尾草,并没有责备“我”,而是慢慢给“我”讲狗尾草和谷穗的不同,可见祖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作者写下面文字时的内心感受。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自己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里有美满的生活呢?手洋洋得意,越说越兴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凭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都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睬谁。大脑每天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样设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类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总是莫名其妙,弄不清楚。

    眼睛看见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气又急,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对。大脑出来的计划,手从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能进步;大脑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了。这样,大家才能够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人类的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觉悟过来。从此,它们和好了,又一同合作了。

    1选择划线字的读音。

    ________(xīng  xìng)           ________(gōng  gòng)

    ________(yuán   yuàn)         ________(cǎi     chǎi)

    2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________    立即________    缘故________    精美________

    3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手和脑争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和脑觉悟到什么?你从中觉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为子女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主席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使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

    “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睡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厉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____________)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____________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词句。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的原因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毛岸英不和大家一起吃大灶。

    B.毛岸英到最艰苦的地区参加劳动。

    C.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

    D.党的领导同志都以身作则。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乌?”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把下面每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画出来。

    ①________小学   中学   大学   学校

    ②________杏花   雪花   荷花   菊花

    ③________水稻   小麦   粮食   玉米

    ④________沙发   茶几   衣柜   家庭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别——________ 神奇——________ 阻碍——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绞尽脑汁:________。

    ②随心所欲:________。

    (4)找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5)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6)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向大家介绍一下。

  •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   )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整个天地都暗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1选文按照____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把下列词语还原到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平静   B.默默无言   C.寂静   D.严肃沉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荷兰牧场有着________的特点。

    3画“﹏﹏”的部分属于____(静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4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反复出现“了”字,既写出了________,又写出了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写晚霞,既点明了时间,又巧妙衬托出了此时的宁静

    B.“挤奶的人更是(   )”表现了荷兰的生活因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令人沉默

    C.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D.从“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可以感受到这里奶牛多

  • 14、课内阅读。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招呼_______ 嫉妒______ 处罚______ 商量______

    【2】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军神(节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刘伯承的表现

    手术中一声不吭

    一直在数刀数

    数清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的态度

    ____

    吓了一跳

    ____

    联系全文,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属于_____(正面 侧面)描写。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_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联系下文,此时刘伯承心里可能会这样想:____________

    【3】“七十二刀”这一具体数字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映 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居然 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 和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厉 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 拣)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泻 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词打 √。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短文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这篇短文分成三个部分,用 // 在段末画出来,并概括第二部分段意。

    【5】短文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进京赶考

    传说宋代苏东坡早年乘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间。起初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东坡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对,若对得出,便破例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对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有情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可视为巧对。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考官的上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东坡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副对联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的优势

    ①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汉字,在它成为现今世上仅存的象形表意文字系统后,“汉字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这一结论,就被名正言顺地载入典籍,并广为流传。

    ②1977年,钱伟长教授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汉字影响你们现代化。”外国教授对中国教授说,“ _____拼音文字____能救你们, _____你们的文字是无法进入计算机的。当今,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也是脑袋!”

    ③然而,外国教授说错了,中国人能在6000年前创造汉字,并且使它成为世界众多文字中现今独存的象形表意文字,说明这种文字具有别的文字根本无法相比的优势。今天,中国人已经成功地把这种外国教授断言不能输入计算机的方块字敲进了计算机。

    ④表意文字形、音、义的多码性,使汉字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像英文这样的拉丁化文字,是采用全息输入的方法(按字符逐个输入),只能靠熟练程度来提高速度,因此太有限了。汉字通过音码、形码、义码几个途径的结合,采用非全息编码输入的方法,计算机的智能化又使中文输入由单个汉字输入进入了词语输入的新阶段。同样内容的英汉对照短文,汉字161个,英文字符(字母)778个。汉字以每分钟203.3个的速度输入,输入一个汉字平均击键1.5次—2.5次,161个汉字击键371次,用了48秒。英文以每分钟500键的速度键入,778个字符击键778次,用了1分30秒,汉字比英文将快了近一倍。

    ⑤20世纪称之为科学奇迹的计算机,有史以来头一次证明:汉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经历了后人不断完善的、凝聚了高度智慧的、科学而又实用的文字。当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进入计算机神奇的时刻,“汉字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这个被外国人、某些中国人重复了无数次的“结论”,竟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1在第2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语,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就…… 那么…… B.只有……才…… 因为……

    C.如果……就…… 否则…… D.除非……才…… 因此……

    2对汉字输入计算机显示的拼音文字无法相比的优势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有6000年悠久的历史

    B.汉字是世界众多文字中现今独存的象形表意文字

    C.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形、音、义的多码性

    D.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速度比英文快一倍

    3文中画“______”的句子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将加点词语“将近”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全息输入”?什么是“非全息编码输入”?请根据相关语句完成下列句子。

    ①全息输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全息编码输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拼音文字的全息输入使提高输入速度受到局限

    B.表意文字的多码性使汉字显示出别的文字根本无法相比的优势

    C.汉字的多码性使中文输入由单个汉字输入进入了词语输入的新阶段

    D.汉字成功地进入计算机证明了汉字的优越性、外国教授“结论”的荒谬性

  • 19、阅读理解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至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各写一句夸赞圆明园和痛恨侵略者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默写《乡村四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