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供应 供养 供品 口供
B.恐吓 吓唬 吓人 惊吓
C.晕车 日晕 血晕 发晕
D.淡泊 停泊 泊船 漂泊
2、下面的选项中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私自立 翎毛(línɡ) 一饮而尽(完) 悠久的历史
B.意味深长 供耕织(ɡōnɡ) 足智多谋(充足) 蕴含文化底蕴
C.拖男挈女 血泊(pō) 极目远眺(竭尽) 凝望雕像
D.豆寇年华 矜持不苟(jīn) 情不自禁(禁止) 喧闹的乐声
3、呼兰河的不少盛举,是规定时间里做的。跳秧歌是在( )
A.正月十五
B.三月三
C.九月九日
4、文学常识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的故事,主要人物有________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把对话补充完整。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童年趣事,表达了自己的__________之情。
(2)课文写了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望月的事,强调了家乡的月亮__________
(3)在文中,作者称故乡的月亮为“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______之情。
(4)读课文时,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____________”,从而体会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6、看拼音,写词语。
shāng yì yǔn nuò lóng zhòng gōng wú bú kè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yuē dìng tuī cí néng nài tóng xīn xié l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7、写近义词
拘束——________ 洒脱——________
严肃——________ 伤心——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jiā qín wǔ rǔ xī hā
( ) ( ) ( )
huái nán qiú láo wéi nán
( ) ( ) ( )
9、课内阅读。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从画“____”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刷子李的动作__________,还非常________和有节奏感。
【2】曹小三在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时候,最关注的是师傅身上有没有白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曹小三不太相信师傅有传说中那么高的本事。
B.曹小三害怕师傅身上有白点,让人发现师傅的名气有诈。
C.曹小三认为师傅在吹牛,他要揭穿师傅。
【3】“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难怪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要插在门上,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爬到房顶上揭瓦玩,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我相信,老北京的小孩子,没有一个没干过上房揭瓦这样调皮的事。
那时,我刚上小学,开始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上房揭瓦。我们住的四合院的东跨院,有一个公共厕所,厕所的后山墙不高,我们就从那里爬上房顶,弓着腰,猫似的在房顶上四处乱窜,故意踩得瓦噼啪直响,常常会有邻居大妈大婶从屋里跑出来,指着房顶大骂:哪个小兔崽子,把房踩漏了,留神我拿鞋底子抽你!她们骂我们的时候,我们早都踩着鱼鳞瓦跑远,跳到另一座房顶上了。
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了一面坡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了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漫长的日子过去之后,大院里有的老房漏雨,房顶的鱼鳞瓦换成波浪状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坡顶,说实在的,都赶不上鱼鳞瓦,不仅质量不如,一下大雨接着漏,也不如鱼鳞瓦好看。少了鱼鳞瓦的房顶,就如同人的头顶斑秃一般,即使戴上颜色鲜艳的新式帽子,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前些天,路过童年住过的那条老街,正赶上那里拆迁,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装满了一汽车的挎斗,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也呈鱼鳞状。那可都是前清时候就有的鱼鳞瓦呀,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结实,那样好看。又有谁知道,在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那么多童年的游戏呢!
【1】鱼鳞瓦的特点有( )(多选题)
A.灰色
B.单片不易碎
C.低矮沉稳
D.铺在一起很结实
【2】本文第1自然段把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和鱼鳞瓦做对比,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第3、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鱼鳞状的灰瓦顶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
B.“我们”爬到房顶上揭瓦玩,惹得邻居大妈大婶大骂
C.人们在屋顶上晒东西
D.“我们”在房顶上玩耍
【4】本文以“鱼鳞瓦”为题,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来写老北京的众多习俗和儿童游戏?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说说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限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的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着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中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请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看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呆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一阵”能否改为“一眼”?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祖父·后圆·我(节选)》,完成练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有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嘴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哲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拨 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抓 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那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我就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撑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到很远的地方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因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租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 历)害,我在炕上打着滚儿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才明白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也大笑了起来,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着说:“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刚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坑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联系短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想天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摘花的时候,“我”有哪些恐惧?请在文中用“ ”面出来。
【4】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填空。
“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祖母什么也没说就大笑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 (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尽管 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是 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 助手言辞恳切地说 找遍城乡各地 找遍五湖四海 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1】“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
A.对助手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失望
C.希望助手尽快找遍五湖四海
【2】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选择下面合适的成语,准确概括文中划线部分的内容。
风烛残年 风卷残云 生死攸关 病入膏肓(A)处_____(B)处______
【4】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再填写。
苏格拉底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话中第一个“蜡”指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指_____。苏格拉底说这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从助手“很温顺很尊重”“语气沉重”,你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来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已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从床上爬起来。
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儿。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⑦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1】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种蛋白质才能形成。
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的生物钟。
【2】下列不属于人早上起床时,人体按生物钟的指示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一项是( )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
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
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
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
【3】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生物钟?谈谈你对生物钟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综合训练。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1】选文节选自名著《____》题目中的鲁提辖指的是____,他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绰号是____;镇关西指的是____,他是个____(身份)。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词语的意思。
(1)洒家( ) (2)破落户( ) (3)鲜血迸流( )
【3】鲁提辖打了镇关西三拳,第一拳打在___上,第二拳打在____处,第三拳打在______上。画“﹏﹏”的部分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和____三种角度展示了三拳的威力,属于____(①正面 ②侧面)描写。
【4】郑屠挨了鲁达一拳,口里只叫“打得好!”,下列对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鲁达功夫好,显示自己的豪爽之气
B.赞扬鲁达的侠义行为,甘于受惩罚
C.假意奉承鲁达,显露其无赖的性格
D.承认自己的过错,显示悔过之心。
【5】联系下面的补充资料,谈一谈你对鲁提辖这一人物的理解。
前因:鲁提辖得知金翠莲父女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辱,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
后续:打死镇关西后,鲁提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九岁的时候,(似乎、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在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几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我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像我一样在梦中飞腾。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呢?”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还曾经是草履虫,是鱼,是青蛙,是兔子……还曾经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1】文中括号里不适当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几个词语中,________的“解”同其他几个“解”意思不同。( )
A.讲解 B.解答 C.解释 D.令人不解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的身体轻盈,随心所欲。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
①眼前的情景和我们当年相似。________
②学校里,老师亲切,同学热情。________
【4】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位低年级老师的讲解,你有疑问吗?请选择1~2个问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吴王与少年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递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撑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买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英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同:“什么事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格,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趁着空虚进人。________
②形容突然醒悟。________
【2】为什么大臣们反对吴王攻打楚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说吴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蝉在树上________,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只顾捕蝉,却不知道________;黄雀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________。
【5】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特别的爱
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小时候,我摔了跤,妈妈从不扶我一把,非要我自己爬起来。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不给我冰糕( )钱,叫我带水壶。平时,( )是扣子掉了,带子断了,( )鞋袜脏了,妈妈都叫我自己处理。
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逼我到机关食堂去买早餐。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早晨六点半钟,我就被妈妈从梦中叫醒,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地双腿走向食堂……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的冷,我两手端着盛满稀饭的饭盒,一步一挨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进了宿舍,快上楼了,我两手发烫,双臂酸( )疼,脚下一滑,滚烫的稀饭泼了一身。我烫得跳了起来,边哭边看,两只手背都烫红了一大块。妈妈闻讯跑下楼来,拉着我的手看了看说:“没什么,不就烫红了一点皮吗?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快回家洗一洗,换身衣服,重新去打早饭。”我想:妈妈怎么这么不心疼我呢?
晚上睡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听见隔壁房间爸爸妈妈在议论着什么,只听妈妈说:“一个人就是要多吃点苦头,多受点磨难,才能成为强者。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无情了点儿,但是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会让她终生受益的……”
说话声渐渐没有了。我感觉妈妈来到我身边,替我把被子盖严后,轻轻走出了房间。顿时,我的泪水禁不住顺着我眼角流了出来,我想: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着我。我该怎样做个妈妈所希望的孩子呢?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退缩——(________) 软弱——(________)
【3】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你觉得“我”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希望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照亮别人
①“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
②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③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车灯是开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一时调整不过来,如果对面的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④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一个人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用“______”在文中画出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
【3】文中第③段说“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这里的“实际经验”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进步的事例呢?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这样,我怎能放心得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爱美丽的天安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23、习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如外貌长相、穿衣打扮、言谈举止、行为做事等等。如果要写自己,你选择哪个方面,选择哪些事例呢?下面请你以“_____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写出自己的特点,把事例写具体,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