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原文填空。
早晨,( )约( )去采蘑菇。小山羊在家里等了( ),直到( ),小灰兔才来。小山羊吃了午饭又在家里( ),直到( ),小灰兔才来。
2、背诵积累填写。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
(2)毕竟西湖六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渐渐地,渐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雷雨》)
3、把词语补充完整。
满(____)遍(____) (____)(____)所得
(____)望(____)际 举(____)闻(____)
(____)云密(____) (____)神(____)注
湖光(____)(____) 大(____)(____)擂
4、查字典。
生字 | 音序 | 部首 | 结构 | 拼音 | 组词 |
店 |
|
|
|
|
|
定 |
|
|
|
|
|
围 |
|
|
|
|
|
5、把古诗补充完整。
________,
________垂下绿丝绦。
________裁________,
________似________。
6、拼一拼,写一写。
wēn nuǎn zuó tiān dāo fēng sǎ shuǐ bēi bāo
7、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村居》《咏柳》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 (_____)
【2】“千人糕”就是一千个人做成的。(_____)
【3】“曾、蒙、泞、荆、莹”这几个字都是后鼻音。(____)
【4】“失信不立”出自《老子》。(_____)
【5】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不管从什么角度看,看到杨桃的样子都是一样的。________
②河马嘴巴大,长颈鹿脖子长。________
③禾苗越拔会长得越快。________
④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________
9、读一读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打“√”,错误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改正。
曾(zēng)经(______) 蒙(méng)蒙(______) 面粉(fěng)(______)
异(yì)常(______) 演(yǎng)员(______) 拾(sí)起(______)
10、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村居》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______)
2.长江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江。 (______)
3.“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中“寻觅”的意思是“寻找”。 (______)
4.糖只能用甘蔗汁和甜菜汁熬制。 (______)
5.汉堡包是中国美食。 (______)
11、 精卫填海故事的结局,你认为会是怎样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个人有一头驴和一匹马。一天,它们驮着货物赶路。驴累了就对马说:“我吃不消了,你帮我驮一点儿货物吧。”马不愿意帮驴的忙。不久,驴劳累过度,倒地死了。随后,主人把驴的全部货物移到了马身上,并在上面放了一张驴皮。马心里想:我不愿意帮驴一点忙,现在却必须驮运全部货物,还得加上它的皮。________
【1】在故事结尾横线上填一句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语句。
【2】驴和马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一句谚语(或一句俗语、名言)是:__________
【3】用“___”画出马心里是怎样想的。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马很乐意帮助驴。(______)
(2)驴是因为劳累过度而死的。(______)
(3)驴是被马气死的。(______)
13、阅读短文。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别着凉,千万别着凉。”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春雨姑娘不断地爱抚她,滋润她。太阳公公照耀她,给她温暖。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1】这首小诗一共(________)小节。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乐(yuè lè)曲 向上钻(zuàn zuān) 着(zháo zhuó)凉
快乐(yuè lè) 钻(zuàn zuān)出 沉着(zháo zhuó)
【3】把沉睡在地下的笋芽儿叫醒的是(________),用“轰隆隆”的鼓声呼唤笋芽儿,让她“一个劲儿向上钻”的是(______)。笋芽儿钻出地面,不断爱抚她、滋润她的是(______),照耀她,给她温暖的是(______)。
【4】第6小节中的“……”,省略了很多美丽的景物,请再补充一些。
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bēn bèn),长江________,
长城长(cháng zhǎng),珠峰________。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奔________(bēn bèn) 长城长________(cháng zhǎng)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黄河奔(bēn bèn),长江________,
长城长(cháng zhǎng),珠峰________。
【3】神州大地有数不尽地美丽山川,请你举出两个例子来吧!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5、读文段,完成练习。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常在岛上读书。秀才贤惠勤劳的娘子常常做了他爱吃的米线给他送去,但等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有次送鸡汤的时候,秀才的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的那层厚厚的鸡油犹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并且等吃的时候再放配料和米线,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用肥鸡、筒子骨等熬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再将米线烫好,将配料切得薄薄的;到了岛上,用滚油烫熟配料后再加入烫好的米线,吃起来果然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放。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米线叫作“过桥米线”。
【1】过桥米线已有_________的历史了。
【2】鸡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叫“过桥米线”?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4】小朋友,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美食?请写一写。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家乡的美食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连词成句,并加上合适的标点(写序号)。
(1)①可爱的 ②在天空中 ③小鸟 ④飞来飞去 ⑤快活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一年四季 ②吃到 ③蔬菜 ④人们 ⑤新鲜的 ⑥都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有十来枝 ②真美 ③湖里 ④荷花 ⑤亭亭玉立的 ⑥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有趣的 ②小鸟们 ③一个 ④争论 ⑤热烈地 ⑥问题 ⑦正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口语交际吧。
根据内容编故事。“在一片沙漠里,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加点字词写句子。
1.那回忆多么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知道。
1、植树的步骤:
①挑选树苗
②移苗入坑
③挥锹填土
④挖好树坑
正确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树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再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