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空如洗 (____)无云 (_______)的笑容
(____)致勃勃 (____)人(____)目 (____)的风景
2、填空。
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所说的“文房四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四个直辖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t___统 x____宵 j____祭 sh____赏
4、形近字组词。
植______ 锋______ 堆______ 作______
值______ 峰______ 难______ 昨______
5、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做个____________的人。
3.《蜘蛛开店》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小毛虫》这篇课文中小毛虫经历了“小毛虫→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过程。
6、读拼音,写词语。
huǒ yào zhà sǐ sǐ huó sǐ lù wànɡ jì rì jì
jì zhù ɡǒu pì mǎ pì pì ɡu ɡǔ fèn ɡǔ dōnɡ
niào chuánɡ niào bù niào pén ɡān jìnɡ jié jìnɡ jìnɡ huà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______)
2.《小马过河》一文告诉我们,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______)
3.《玲玲的画》一文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______)
4.《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了错事及时改正还不算晚。(______)
8、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从“贩”的偏旁可知,它的意思和钱财有关。(____)
【2】王小明的属相是龙,比他小三岁的妹妹的属相是羊。(____)
【3】过完重阳节后不久,就是另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____)
【4】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和乞巧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
9、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妆”的第一笔是竖。(______)
【2】“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中,“东风”指的是春风。(______)
【3】由“醉春烟”可知,诗人喝醉了酒,看到的景象很美。(______)
【4】本课的两首古诗都写了柳树,描写的都是早春的景象。(______)
10、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村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所描写的季节都是夏季。(______)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这句话要用疑问的语气来读。(______)
【3】“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各式各样”都是表示颜色很多的词语。(______)
【4】“譬如”的近义词是“比如”,“寂寞”的近义词是“寂静”。(______)
【5】在我们中国,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清明节。(______)
11、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风筝
一个晴朗的上午,爸爸带着我去公园放风筝。公园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天上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蝴蝶、金鱼、蜈蚣……五颜六色的,让人眼花缭(liáo)乱。我赶紧高高举起自己的蜻蜓风筝,爸爸拿着线轴(zhóu)儿快速地跑起来,只听他大喊一声:“放!”我赶快放开了手中的风筝。蜻蜓风筝转着大眼睛,像只快乐的小精灵,加入空中的动物世界里。它欢快地飞来飞去,好像在说:“小主人,快看,我飞得最高啦!”我看着自己的蜻蜓风筝越飞越高,开心极了。
【1】给“青”加偏旁,组成词语。
_____朗 _____蜓 _____灵
【2】画“ ”的部分,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是_____。
【3】文中被称作“快乐的小精灵”的是______风筝。
12、阅读理解
千人糕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急——(______) 忙——(______) 仔细——(______)
买——(______) 甜——(______) 平常——(______)
【2】糖是用什么熬出来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层糕是怎么做成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文段,完成练习。
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壳郎撞伤,因为他们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螳螂很贪吃,总想把我吃掉,但真幸运,他不会像我一样跳。有些虫子脾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早上好”,她总是想顶我一下。
【1】这些虫子都有些什么特点?找一找,连一连。
屎壳郎 贪吃
螳螂 不看路
天牛 脾气不好
【2】文段讲了____种虫子,通过举例告诉我们走在外面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火红的枫叶
今天,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的时候,我总以为找到了一片最红的。可是不久,我又找到一片更红的。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它的样子像我的小小的手掌。
我把这最红最红的枫叶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卡。我要把这张贺卡送给我敬爱的老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枫叶 一( )贺卡 一( )小诗 一( )白纸
【2】选字填空。
拾 摸 放 拉 推
(1)明明( )着宝镜,心里有些不舍得。
(2)我( )起枫叶,向家里跑去。
(3)我把枫叶做成的贺卡( )在老师的办公桌上。
【3】在正确答案后打“√”。
“枫叶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说明什么最红?
(1)朝霞( ) (2)枫叶( ) (3)玫瑰( )
【4】“我”要寻找火红的枫叶,是因为____________。
15、快乐阅读。
我们去植树
春天里,我们去 。你 一盆水,我 一锹土。 一滴滴汗珠, 一棵棵小树。
马路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有了绿阴遮凉。”
小山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河岸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有了新的伙伴,再也不孤独。”
春天里,我们和小树在春风里一起歌唱,在春风里起舞。
一棵棵小树多像我们,我们多像一棵棵小树。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文中的“ ”上。
洒下 栽下 铲(chǎn) 端 植树
【2】读短文,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马路 ②河岸 ③小山
小朋友们去植树,_______有了绿阴遮凉;_______穿上了漂亮的衣服;_____有了新的伙伴。
【3】根据短文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春天里,我们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多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专心听老师朗读,认真回答问题。
【1】在你听到的词语下面画“ ”。
姓氏 保护 相遇 纯净 温暖 勇敢 裙子 据说
【2】你听到的小动物有哪些?在括号里打“√”。
蜻蜓( ) 蚂蚁( ) 蜘蛛( ) 青蛙( )
17、认真听读句子,把听到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做起事来很(______)。
2.小红的妈妈是一名(______)工人。
3.我要做一个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爱(______)的人。
4.既然已经(______)了,大家就齐心合力地干吧。
5.母爱像一滴(______)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
18、按要求写句子。
1.雷公公敲响了藏了好久的大鼓。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_________
3.月亮姑娘像一只圆盘。(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飘落的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
19、口语交际。
周六,聪聪和同学约好,要去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节目,可妈妈买了票,想让聪聪跟她一起去看马戏。聪聪该怎么对妈妈说呢?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聪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请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呢?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