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样子写词语。
反反复复(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很久很久(ABA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1)老老实实(AABB):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哈大笑(AABC):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言自语( 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亮(词中两个字意思相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古诗补充完整。
1.毕竟(_________)中,(_________)不与(________)同。
2.(________)黄鹂鸣翠柳,(_________)白鹭上(_________)。
窗含西岭(___________)雪,门泊东吴(__________)船。
4、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1)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鳜鱼肥。
(2)_______箬笠,_______蓑衣,_________________ 。
(3)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
5、组词练习
看( )( )( )
着( )( )( )
画( )( )( )
6、比一比,再组词。
诗 植
由
特 值
甲
加 根
波
茄 艰
破
7、根据《枫树上的喜鹊》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喜鹊的家在村的渡口旁边的大枫树上。 (____)
(2)“我”非常喜欢喜鹊阿姨和她的六个孩子。 (____)
(3)喜鹊阿姨教孩子们拼音字母,跟我们书上学的一样。(____)
8、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粗糙、似的、陶醉”这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平舌音。____
【2】“春雨惊春清谷天”中有“清明”这一节气。____
【3】姐姐今年10岁属兔,弟弟今年9岁属龙。____
【4】沟渠里的积雪南面化得快,北面化得慢。____
9、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背”的第二笔不是横,是点。(_____)
【2】“暖”的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是“爱”。(_____)
【3】“舟”字是独体字,共有6笔。(_____)
【4】“贝”字共4笔,最后一笔是乀。(_____)
【5】“骨”字的下部 “月”第一笔是丿。(_____)
10、判断对错。
1.“拖”“裂”“缺”“窑”的韵母都是复韵母。(______)
2.“厨”“忠”“饰”“任”的声母都是翘舌音。(______)
3.“满”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是“艹”。(______)
4.“烤”“热”“害”“根”的笔画数都是10画。(______)
11、开心阅读。
有一天放学回家,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jī jǐ)乎忘了回家。
以后每天放学,都要跑去看一阵子。风车装好了,牛顿帮奶奶背(bèi bēi)着一袋麦子去磨面,只见风车带动石磨,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周围撒下来。牛顿说:“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一个。”
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奶奶说:“你的风车能磨面吗?”牛顿天真地说:“能!”
奶奶笑了。
【1】选择文中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打“√”。
【2】“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中“钻”的意思是( )
A.转动
B.进入
C.钻研。
【3】“风车”是借助什么力量旋转的( )
A.风的力量。
B.人的力量。
C.牛顿的力量
【4】读文中画“ ”的句子,牛顿回去做了一个什么?做成功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开心阅读。
过年
穿新衣,放鞭炮,过年时候真热闹。吃饺子,吃长面,家家户户贴对联。
看了电影又看戏,还有许多动画片。欢欢喜喜过春节,我们生活比蜜甜。
【1】这首儿歌共有(______)句话。
【2】儿歌里的小朋友过年时会穿(_______),放(_______),吃(________),吃(______),看了(______)又看戏,还有许多(___________)
【3】过年时,你还会做些什么?请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1】用选文中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
【2】这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3】《千人糕》一课告诉我们只有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A.共同努力 B.相互协作 C.浪费粮食 D.一个人的劳动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 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1】根据短文内容,填写量词。
一______柳树
一______枝条
一______马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爸爸动作的词语。
【3】文中所说的“马”是( )。
A.一匹真正的马 B.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曹迪民是我们班最精通成语的,谁也不能和他比,毛老师曾经说过,要不,干脆让曹迪民上来教语文,他坐到曹迪民的座位上去听得了。毛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但也教我们语文。精通成语的人肯定也非常喜欢谜语,要不这两天曹迪明怎么会像疯了一样。
曹迪明问我们:“‘天不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这是什么?”
我们谁也猜不出。
【1】以上片段共_______小节,选自课外书《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曹迪民最精通成语?请在文中用“_____”划出相关语句。
【3】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方法,说说“精通”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说,在班级里,你最精通什么?或者最喜欢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1)太阳把江河里的水蒸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绿的树荫遮住了蓝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所给关联词将下列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1)人睁开眼晴。人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只要……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是不断变化的。月亮一下子变圆,一下子又变缺。(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互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改为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大摇篮 是 我们 原始森林 祖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 是 大树 家 温暖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听 同学们 讲 老师 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 小明 裁缝 阿姨 尺寸 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图中的天气是怎样的?想一想,再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