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奇函数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则
( )
A.或1
B.或
C.或2
D.或
2、已知集合,则
( )
A.
B.
C.
D.
3、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
,则a的最小值为
A.1
B.
C.2
D.3
4、已知全集,集合
或
,
,则
( )
A. B.
C.
D.
5、如图,在三棱锥中,
平面
,E,F是棱
的两个三等分点,设二面角
、
、
的平面角分别为
、
、
,则( )
A.
B.
C.
D.
6、现安排甲、乙、丙、丁、戊5名同学参加2022年杭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工作可以安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人都安排一项工作的不同方法数为54
B.每人都安排一项工作,每项工作至少有一人参加,则不同的方法数为
C.如果司机工作不安排,其余三项工作至少安排一人,则这5名同学全部被安排的不同方法数为
D.每人都安排一项工作,每项工作至少有一人参加,甲、乙不会开车但能从事其他三项工作,丙、丁、戊都能胜任四项工作,则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是
7、已知全集.集合
,
.则
( )
A.
B.
C.
D.
8、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若把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则得到的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
C.若把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则所得函数是奇函数
D.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9、若复数,其共轭复数为
,则( )
A.的虚部为
B.
C.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
D.
10、已知集合,集合
,则
( )
A.
B.
C.
D.
11、椭圆的长轴长为6,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2、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奇函数,则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3、函数的相邻两条对称轴间的距离为
的图象与
轴交点坐标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
的一条对称轴 B.
C.在
上单调递增 D.
14、( )
A.
B.
C.
D.
15、直线的倾斜角是
( )
A.对
B.错
16、如图,在正方体中,点
为棱
上一动点(不包括顶点),平面
交
于点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存在点,使得四边形
为菱形
B.存在点,使得四边形
的面积最小
C.存在点,使得
平面
D.存在点,使得平面
平面
(其中
为
的中点)
1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为( )
A.4 B.5 C.6 D.7
18、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等于( )
A.
B.
C.
D.
19、如图,圆O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内切圆,若P,Q是圆O上的两个动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20、记,已知向量
,
,
满足
,
,且
.若
,则当
取最大值时,
( )
A.
B.1
C.
D.2
21、已知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过右焦点
作其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
,交双曲线
右支于点
,若
,且
,则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______.
22、定义在上的偶函数
满足
,则
______.
23、已知,
分别为其左右焦点,
为
上任意一点,
为
平分线与
轴交点,过
作
垂线,垂足分别为
,求
的最大值______.
24、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焦点坐标为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
25、已知实数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26、已知全集U=R,A={x|f(x)=ln(x2﹣1)},B={x|x2﹣2x﹣3<0},则=_____.
27、已知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为
,公比
,且
,
,数列
满足
.
(1)求,
;
(2)若,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28、已知对于不相等的正实数a,b,有成立,我们称其为对数平均不等式.现有函数
.
(1)求函数的极值;
(2)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
①证明:;
②证明:.
29、已知.
(1)求时,
在
处的切线方程;
(2)若存在两个极值点
,
且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0、函数(
,
)的最大值为3,其图像相邻两个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若在中,角
、
、
的对边分别是
、
、
,且
,
,
的面积为
,求
的值.
31、某校高一、高二年级的全体学生都参加了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规定测试成绩在之间为“体质优秀”,在
之间为“体质良好”,在
之间为“体质合格”,在
之间为“体质不合格”.现从这两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7名学生,测试成绩如下:
其中m,n是正整数.
(Ⅰ)若该校高一年级有280学生,试估计高一年级“体质优秀”的学生人数;
(Ⅱ)若从高一年级抽取的7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人,记X为抽取的2人中为“体质良好”的学生人数,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Ⅲ)设两个年级被抽取学生的测试成绩的平均数相等,当高二年级被抽取学生的测试成绩的方差最小时,写出m,n的值.(只需写出结论)
32、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设立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某单位共有600人,其年龄与人数分布表如下:
年龄段 | ||||
人数(单位:人) | 150 | 210 | 180 | 60 |
约定:年龄在为青年人,在
为中老年人.今年年初,该单位开展“每天阅读1小时”活动,为了了解员工阅读1小时是否与年龄相关,一个月后按照分层抽样抽取30人进行调查.
(1)抽出的青年人与中老年人数量分别为多少?并估算单位这600人的平均年龄;
(2)若所抽取出的青年人与中老年人中分别有6人和7人平均每天阅读达1小时,其余人都没达1小时.完成下列2×2列联表,并回答能否由90%的把握认为年龄与阅读达1小时有关?
| 阅读达1小时 | 阅读没达1小时 | 总计 |
青年 | 6 |
|
|
中年 | 7 |
|
|
总计 |
|
| 30 |
参考公式:
临界值表:
0.100 | 0.050 | 0.025 | 0.010 | 0.001 | |
2.706 | 3.841 | 5.024 | 6.635 | 10.828 |